
由于历史纠葛与地缘政治的复杂性,中国与日本这两个邻国的关系长期处于波动之中。近年来,美国总统特朗普推行“让美国再次伟大”政策及关税措施,促使中日暂时搁置分歧,回归务实合作。今年3月,两国恢复中断六年的高层经济对话,并达成20项合作项目。6月底,中国宣布恢复进口日本部分地区的水产,解除因福岛核电厂排放处理水而实施近两年的禁令,显示关系有所回暖。
然而,转机未能持续。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近日发表“台湾有事论”,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则不顾外交礼仪以“斩首论”回击,使中日关系再度陷入低谷。
11月7日,高市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回应质询时表示,若中国对台湾实施海上封锁并动用武力,可能构成“存亡危机事态”。根据日本安保法规,只要与日本“具密切关系的国家”遭受攻击,日本即可宣布“存亡危机事态”,自卫队得以采取武力行动。
此番言论引发北京强烈不满。《人民日报》批评,高市涉台言论是日本官方战后首次在台湾问题上,表达武装介入意图,也是首次对中国发出武力威胁。中国外交部随即发布通告,指副部长孙卫东“奉示”召见日本驻华大使金杉宪治,提出“严正交涉”,要求高市撤回“错误言论”。“奉示”一词,显示召见是上级指令,乃是高层的决定。
高市虽表示今后将更谨慎发言,但拒绝撤回言论。日本外务省则批评薛剑“斩首论”极不当且具威胁性,要求中国调查并道歉。
中方多次提出交涉,但日方未予撤回。随后,中国外交部提醒公民,避免赴日旅游,多家航空公司宣布涉日航线可免费退票或改期;原定在中国上映的两部日本电影撤档;中国海警编队进入日本控制的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海域,宣示主权。此外,日本农林水产省官员昨天透露,北京已通知东京,再度禁止日本水产的进口。
与此同时,日本驻华使馆亦提醒在华日本公民提高警惕,确保安全。在此之前,有日本公民在中国被狂热的民族主义者袭击,包括孩童在内。而在日本,近来也发生过多起中国人遇袭事件。
中日的历史包袱沉重,互信基础薄弱,两国对彼此扩军的忧虑,使双边关系短期内难以改善,甚至存在误读与误判风险。
高市的执政基础并不稳固。她所领导的自民党在获得民族主义保守政党维新会支持后,才得以组阁。维新会立场偏右,主张修宪、扩大自卫队权限,并将强化日美同盟、配合美国印太战略视为核心政策。从此角度看,高市涉台言论,亦有国内政治考量。
然而,她踩踏北京红线,引发日本多名前首相的批评。野田佳彦指言论“越界”,导致中日关系陷入严峻局面;石破茂则指出,日本历届政府在台湾问题上,都避免发表“在某种情况下就会怎么做”的明确表态。
在台湾问题上,相关利益方普遍采取战略模糊策略,以维持现状、争取政策空间。高市言论打破这一潜规则,令中日关系恶化,为区域和平与稳定增添不确定性。
对于区域国家而言,台海与南中国海是中美地缘政治的角力场,亦是潜在军事冲突热点。中日两国应通过外交渠道,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弥合裂痕,为区域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
中日最近的争拗显示,双方须避免在敏感且短期无解的课题上刺激对方,维持战略模糊与现状,有助于降低冲突的风险;在核心利益表述上,战狼式的外交辞令,可能适得其反,并助长狂热的民族主义,为必须回归温和理性的双边关系制造无谓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