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驻中国大使陈海泉:友谊互信尊重是新中关系核心

今年恰逢新加坡建国60周年与新中建交35周年。新加坡驻中国大使陈海泉表示,新中关系最宝贵、不可替代的核心在于“友谊、互信、理解与尊重”。

中新商业前瞻论坛星期五(11月21日)在北京召开,并举行新书《新加坡与中国:从邻国友邦到伙伴》中国推介仪式。这本书由新加坡巡回大使许通美教授和新报业媒体华文媒体集团社长李慧玲合编,集结35名意见领袖的经历分享和评析,包括陈海泉和中新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裁张永昌,两人出席推介仪式并致辞。

陈海泉形容,新书不是一本学术著作,而是一部充满温度的个人故事集,收录了许多亲历者的随笔。“他们用最真挚的方式记录了自己如何参与见证推动新中关系的发展,书中写的是友谊是互信是理解是尊重,这些正是新中关系最宝贵也最不可替代的核心。”

陈海泉希望,新书能为读者提供更生动的视角去看待新中关系,并期待未来在更多新故事中继续传承与深化两国情谊。他在会上还以改编版经典粤语歌曲《上海滩》介绍新加坡美食,炒热现场气氛。

自1990年建交以来,新中关系不断深化,并于2023年升级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两国目前设有不同层级的合作机制,包括最高层级的新中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Joint Council for Bilateral Cooperation,简称JCBC)、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一个国家级合作项目,以及八个省级经贸理事会,两国政府部门也保持密切联系。

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是苏州工业园区、天津生态城和重庆互联互通项目。回顾项目经验,曾深度参与苏州工业园区与天津生态城的张永昌致辞时指出,这些项目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契合中国不同时期的发展需求、获得两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并坚持引入私人企业参与。

张永昌认为,项目成功首要因素“非常契合中国当时关注的大问题”。例如,苏州工业园区契合当时中国吸引外资、发展工业园区的迫切需求;天津生态城则响应当时中国对生态环保和治理污染的高度重视。

另外,坚持私人企业参与,以公共私营合作来经营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张永昌说:“有企业的参与,我们会去考虑这个项目在财务上的可持续性,而不是只花钱建东西,还要考虑到如何能够在这个项目长久可以持续下去。”

中新商业前瞻论坛由中国新加坡商会主办,本届主题为“从首都到世界:中新合作的全局视野”,吸引上百人参与。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