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下届大选日益临近,马来西亚国阵三大支柱政党——巫统、马华与国大党之间的关系出现裂缝。这三个政党曾是争取马国独立的重要力量,三大族基政党曾经联手执政超过60年。然而,随着失去政治主导权,如今矛盾频现,若最终走向决裂,国阵恐将走向终结,马国政治版图也势必随之重塑。
巫统主席阿末扎希坚持下届大选继续与希盟合作的立场,在马华和国大党眼中,犹如无视盟党的声音,因而引发不满。此外,马华与国大党尽管身为执政联盟的一分子,却未被赋予行政职务或实际角色,更是感到被边缘化。
两党酝酿退出国阵已有一段时日,却迟迟未有最终议决,拖拖拉拉好一阵子,在政治舆论圈频频被看笑话。
沙巴州选11月29日投票,马华获得国阵分派竞选两个席位,尽管不受看好,已是马华一次重要的表现机会,党上下全力以赴冲刺,退出国阵的声浪暂时缓和下来。但是,在沙巴州选之后,退出国阵与否的课题还是会浮上台面,特别是受到国大党的动向影响。
11月16日,国大党代表大会一致同意,将是否退出国阵的最终决定,交由中央工作委员会及党主席定夺。
然而,媒体一度报道,国大党是一致议决退出国阵。后来国大党主席威尼斯瓦兰宣布,只是代表一致同意,并非党的最终决定,仍须讨论。
威尼斯瓦兰透露,首相安华曾劝他三思,因为国大党与国阵已有长期合作关系。他甚至表明即使国大党退出国阵,仍会支持安华的团结政府。
可见,国大党对是否退出国阵,态度摇摆不定,释放出混乱信号。
国大党已非首次展现出犹豫不决、立场模糊的态度。此前,该党高调派代表出席国盟土团党的大会,与国盟主席慕尤丁互动热络,随后又以强硬语气,对抗兼任国阵主席的阿末扎希。然而不久后,国大党又表态称,与巫统在国阵中超过一甲子的合作关系并非说断就断。在屠妖节时,该党署理主席沙拉瓦南的家则迎来土团党重要领袖的贺节。
阿末扎希早前已表明,国大党是否继续留在国阵可自行决定,国阵对此持开放立场,不会阻挠。
由此可见,国大党局势日益复杂,因为该党实际上害怕加入其他联盟,尤其是国盟,尽管多次表现出兴趣。
威尼斯瓦兰表明即使国大党退出国阵,仍会支持首相安华的言论,显示该党正夹在多个联盟之间,已几乎没有任何政治筹码。
可以预见的是,即便国大党真的退出,国阵也不会感到惋惜。如果国大党退出国阵,巫统反而可能受益,因为议席分配谈判将变得更简单。国阵就无须再考虑马六甲和柔佛州选举,或下一届全国大选的议席分配问题,巫统可以直接竞选国大党留下的议席。
国大党对领导团结政府的希盟而言,也没有太大价值。国大党在希盟面前毫无谈判筹码,因为公正党和行动党在印度裔选民中已经有强大影响力。希盟争取印度裔选票的能力远胜于国大党,国大党几乎拿不出任何能吸引人的筹码。
国盟是一个更强调“马来人—伊斯兰”叙事的联盟,主要政党是伊斯兰党。一旦国大党决定加入,身处以此叙事为主的联盟中,确实很难有立足之地,印度裔选民也可能不会支持。虽然威尼斯瓦兰表明,与伊斯兰党合作不是问题,不过,选民的喜好难以捉摸,国大党心里恐怕没有谱。
由此可以看出国大党已与马国印度裔社会完全脱节,几乎不了解印度裔基层的真正想法。
如果国大党领导层真正在听取基层和印裔社会的声音,就会发现要求退出国阵的声音非常普遍。大家对国大党仍有期待,党领导层不该继续用空话敷衍。
一些人认为,加入国盟是更现实的选择。国大党在国阵多年受冷落,继续留在原地也看不到前景。
不少印裔也认同这一点,指出国大党已无法再靠巫统赢得选举,因为巫统已不再强势。
也有人提醒,马国没有一个国会选区是印裔选民占多数的。国大党要胜出,必须靠马来政党的力量。过去靠巫统,如今或许得靠土团党或伊党。国大党赢得议席,印裔选票也能帮助盟党上位。
这个现实虽然不那么理想,却反映目前马国印裔的政治处境。
作者是马来西亚《星洲日报》主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