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埈荣:韩朝军事会谈提议需国际支持

韩国李在明政府正式向朝鲜提议,举行南北军事官方会谈,以缓解军事紧张局势。此次南北军事会谈提案,是李在明政府上台后首次进行的南北正式对话尝试,因此备受关注。如果朝鲜答应会谈提议,也有恢复中断的南北沟通渠道的意义。

韩国此次提议,是因为最近朝鲜军队频频侵犯非军事区(DMZ)内的军事分界线(MDL), 偶发性冲突的可能性增大,亟须缓和军事紧张。南北韩自1953年7月27日签署停战协定后,在约240公里长的停战线,每隔500米设置1200多个标志,但现在只剩下200多个。在界限变得模糊,双方冲突频繁之际,再次明确界限,能降低南北偶发性冲突的危险。

南北军事会谈是为缓解南北军事紧张和建立信任而定期举行的正式会谈,自2000年6.15南北共同宣言后正式开始。会谈为防止韩半岛再次发生战争,磋商推进防止偶发性武装冲突,克制相互刺激性活动,停止心理宣传攻势等缓和紧张局势和构筑信赖,尤其是在确认军事分界线标识物、防止军事误会、缓和紧张局势等方面,取得一些实质性效果。

南北军事会谈自2000年以来,已举行两次国防部长会谈、10次将军级会谈和40次工作会谈,不过自2018年10月举行第10次将军级会谈以来,已有七年多没有举行。特别是朝鲜在2023年底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将南北韩界定为“敌对的两国关系、战争中的交战国关系”,为了与韩国断绝关系,从去年开始在南北边境地区投入军队,进行“南北断绝措施“,在军事分界线一带设定国境线等一系列作业的同时,还在军事分界线一带的四个场所,设置总长10公里的反坦克屏障。

事实上,在目前的南北关系中,要想防止武力冲突,必须维持1953年签订的停战协定的稳定。为此,有必要努力降低军事分界线的不确定性。如果南北通过对话建立对军事分界线的认识,将有助于减少过去数年间因对话中断而产生的不信任感。此次韩国国防部的提案是,讨论在非军事区内设定军事分界线基线。照理说双方划定和尊重军事分界线,是最基础的信任构建行为。

但是,朝鲜对韩国的提议一直没有答复。今年7月,朝鲜劳动党副部长金汝贞再次明确表明,无论首尔制定何种政策、提出何种提案,朝鲜都没有兴趣,也没有与韩国面对面坐下来讨论的意愿。 朝鲜反而在11月18日通过朝中社,提到最近美国和韩国的韩美首脑会谈“联合情况说明书”,和第57届韩美年度安保会议“联合声明”,强烈批评韩美想要敌对朝鲜到底的对抗意志。

朝鲜特别还强烈地指责事实清单(Fact Sheet)内的“韩半岛完全无核化“字句、美国核动力潜艇(SSN)采购、部署相关技术说明、延伸威慑运用内容等问题;甚至提到关税、循环出资、防卫费等事实清单的附属细节,主张“对抗意图已正式化、政策化“, 同时主张韩国拥有核潜艇是走向“自行核武装”的铺垫,是“导致核无法控制的严重事态发展”,引发激烈的军备竞赛。在承认自己是“核拥有国”的朝鲜,因核和导弹的高度武器化而使东北亚安全受到威胁的现实下,这种主张只是自相矛盾而已。

事实上,朝鲜对韩国的提议可能有些难以立即做出回应。因为,在必须应对事实清单和军事会谈提案,以及美国对话攻势的情况下,平壤有必要把军事会谈这张牌,视为重新调整对韩、对美战略的重要转折点,慎重设定应对方向。所以在集中巩固与中国和俄罗斯合作的同时,朝鲜还要考虑韩美间核潜艇合作具体化、实行延伸威慑等后续措施。它还要召开预定于明年初举行的第九次党代会。

重要的是,韩半岛再也不能走向对决态势。在2007年的南北韩首脑会谈上,双方曾就结束军事敌对关系和构建和平体制达成协议。2018年4月,时任总统文在寅和金正恩通过首脑会谈,以“无核化”为基础签署《为促进韩半岛和平、繁荣、统一的板门店宣言》。接着还签署旨在缓解韩半岛军事紧张和防止偶发性冲突的《9.19军事协议》。可惜的是,板门店宣言随着朝核的高度化变得有名无实,《9.19军事协议》因朝鲜反复挑衅和违反协议而处于停止效力状态。

既然战时也会进行对话,南北韩越需要最起码的沟通。如果对话中断状态长期化,小小的误会就会演变成偶发性冲突。朝鲜在抓住核潜艇的把柄之前,如果担心韩半岛和东北亚的安全局势,理应接受旨在缓和紧张局势的南北军事官方会谈。韩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不再仅仅是韩朝之间的问题。在这一点上,须要国际社会全力支持,引导朝鲜走上对话平台。

作者是韩国外国语大学教授,东北亚未来合作论坛会长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