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一展:COP30的底层裂痕:贝伦谈判如何忽略气候弱势族群

在巴西贝伦的街头,数千名原住民领袖与社运分子于11月17日发起大规模游行,他们挥舞标语,要求将森林保护资金直接分配给土地守护者。这一行动直接挑战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的核心议程。这些来自亚马逊边缘的声音,代表全球气候前线社群的集体挫败:谈判进入第二周,部长级会议聚焦化石燃料淘汰与适应融资,但底层大众的现实需求,从洪水防护到社区医疗韧性,却被边缘化。《纽约时报》于11月17日现场报道这场游行,参与者包括菲律宾的风暴幸存者与非洲的干旱农民。他们强调,以维持1.5摄氏度温控目标而言,全球排放减量承诺仅达43%的必要水准,远低于科学家要求的55%至60%。这种脱节不仅表现在谈判的缓慢节奏,更凸显发展中国家与原住民社群在国际框架中的系统性弱势。正如碳简报(Carbon Brief)网站于11月17日的更新所指出的,贝伦会议虽引入原住民概念如“mutir?o”(集体合作),却未能转化为实质权力分配。

融资议题的僵局,直接威胁底层社群的生存空间。发展中国家每年需3100亿美元用于适应措施,如修建防洪堤坝与推广耐旱作物,但目前仅有260亿美元的承诺到位,缺口庞大。路透社于11月17日的分析显示,第二周的财政部长圆桌会议虽讨论“扩大路线图”,目标到2025年底达成1万亿美元气候资金流动,但已开发国坚持贷款形式。这加剧全球南方的债务负担,气候相关贷款利息已累积数十亿美元。从底层视角看,这意味着社区层面的直接损失。联合国报告于11月17日指出,过去10年气候灾害已导致250万人流离失所,其中四分之三的难民生活在高暴露国家,重复迁移成为常态。第三世界网络(TWN)于11月17日的报告批评,欧盟与英国的延迟策略,如坚持调整适应基金董事会成员以符合《巴黎协定》框架,等同于“扣押”资金,忽略立场相近发展中国家集团(LMDC)中国代表的警告。这不仅延缓进度,更让非洲与太平洋岛国的农民与渔民承担不成比例的成本。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院(IISD)于11月17日的中点网络研讨会中,预测第二周的“mutir?o”集会虽旨在促进合作,但若没有无偿补助承诺,融资谈判将难以突破,进一步放大底层社群的脆弱性。

化石燃料产业的影响力渗透,更是加深这种不公。根据现场记者团的估计,油气游说者逾1600人进入会场,占与会者的4%,这一数字同样由国际石油变革组织(Oil Change International)于11月17日的媒体通告证实,相当于每25名代表中就有一名污染产业代理人。这些参与者推动碳捕获技术作为“转型解方”,却忽略对社区的实际冲击。碳简报报告显示,中国国家能源局于11月17日发布的通知,虽促进煤炭区的清洁能源替代,但新储能容量虽超过100吉瓦,却未解决煤炭依赖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全球每年有700万人死亡,其中70%与化石燃料相关。从底层视角,这种渗透直接危害前线社群。英国《卫报》于11月17日的即时更新,记录原住民抗议者与保安人员冲突的场面,他们指责沙特阿拉伯与巴西石油巨头阻碍森林融资草案,尽管亚马逊去年损失1万平方公里森林,已贡献全球排放12%。忧思科学家联盟(UCS)于11月16日的更新强调,化石燃料淘汰路线图草案仅停留在“探索性讨论”,无约束性时间表。这让菲律宾的风暴幸存者(2025年已遭遇21场风暴,最新台风“凤凰”导致140万人流离)感到被主流社会背弃。布鲁金斯学会于11月17日的报道指出,化石燃料转型成为贝伦的核心争议,但缺乏底层社群的参与,导致路线图无法涵盖社区权利保障。

原住民与妇女社群总是无法真正进入核心议程,暴露谈判框架的深层偏见。特别是这次在巴西亚马逊雨林口的城市举办,参与费用高到吓人:贝伦酒店每晚逾1000美元,已将最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代表排除在外。地球日组织于11月11日的报告估计,这导致太平洋岛国与非洲小国仅派少数代表,无法有效发声。非洲妇女发展与传播网络(FEMNET)于11月17日的声明批评,第二周的性别行动计划草案虽提及权力再分配,却缺乏实际资源支持,大家都只是在“谈女权”而已,忽略妇女在适应转型中的领导角色与实际授予资源或协助。全球热浪中暑病例自2020年起激增30%,多数受害者为妇女与儿童。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于11月17日给代表的信函虽升级保安,但这威胁原住民的和平行动。国际环境法中心于X平台的更新警告,投资者—国家争端解决(ISDS)机制仍是淘汰化石燃料的法律障碍,国家若不调整,社区土地权利将持续受侵蚀。气候行动网络(CAN)于11月16日的中点媒体简报中指出,原住民的“防卫行动”被误标为抗议,这扭曲他们管理亚马逊80%生物多样性的角色,气候资金仅5%流向这些社群。这些排除不仅中断侧边活动,如泛非气候正义联盟(PACJA)于11月17日的非洲碳市场对话,还强化蓝区(Blue Zone)的封闭性,正如“民主现在!”(Democracy Now!)的报道所描述的,贝伦的底层声浪虽在外头回荡,却难以影响核心文本。

COP30的结构性失衡,延续以往会议的长期问题,例如格拉斯哥COP26的融资承诺延宕,以及巴库COP29中碳市场规则的谈判延迟。这些延迟主要源于已开发国家与企业集团的影响力不对等,导致发展中国家与基层社群的诉求难以获得优先考量。第二周的侧边活动虽涉及社区权利讨论,但核心谈判文本尚未纳入任何强制性保障条款,仅停留在初步咨询阶段。Earth.Org于最新的适应分析进一步指出,贝伦行动机制(Belém Action Mechanism)的指标谈判虽已启动,全球适应目标(Global Goal on Adaptation)却因缺乏明确的政治指导与资源分配框架,而陷入停滞;分析强调,六国新承诺的5850万美元注入适应基金,虽是正面信号,却仅占联合国估计的3100亿美元年度缺口的0.02%。

对底层社群而言,这不仅是融资与指标的数据缺口,更是直接威胁生存的现实:全球气温距1.5摄氏度临界点仅剩0.2摄氏度缓冲空间,热浪、洪水与骨痛热症等事件,已导致过去10年250万人流离失所,其中四分之三发生在高暴露的发展中国家。若贝伦会议无法将这些前线社群的实际需求,如原住民土地权利保障与社区医疗韧性,置于谈判核心,则整个过程将沦为象征性仪式,而非推动系统转型的有效工具。截至11月19日的观察,第二周部长级会议虽见18亿美元土地权利承诺,注入原住民与地方社群基金(其中至少20%专款专用),但这仅是初步进展,后续谈判将决定全球南方社群能否从边缘位置移至决策中心。

作者是联合国资讯科技处顾问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