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振豪:国民党主席改选的三个震撼

中国国民党主席10月18日改选结果揭晓,前立委和泛蓝名嘴郑丽文以50.15%的得票率,击败势力庞大的前台北市长郝龙斌。郑丽文的胜出不仅改变国民党领导班底,这场党内竞争也使台湾政治局势,朝着更加不确定的方向发展。

简单说,郑丽文于六角战中获胜,抛下三个震撼弹。

第一个震撼弹为深蓝与军系的反扑。郑丽文不属于典型的国民党人,没有特定派系支撑,在党内没有影响力可言;可是,她长期活跃于泛蓝媒体,在中天网络电台担任时评嘉宾,论调属反绿友中,在深蓝和统派的知名度颇高。这也是为何泛蓝媒体释出的民调大多以郑丽文领先,她参选党主席对他们来说是一大刺激。

除此,国民党内派系林立,其中又以地方望族及军系党员为主,而军系为退伍军人及眷属,即所谓的黄复兴党部。他们绝大多数是外省籍,和彰化谢家、台中红派和黑派、云林张家等本省籍地方豪强形成对比。黄复兴在蓝营是一支高度团结的投票部队,他们在国民党内的竞争扮演铁票角色。原任党主席朱立伦在2024年废除黄复兴党部,导致军系党员积怨已久,郝龙斌在此次党选获得朱立伦阵营支持,黄复兴于是趁着党选反击朱立伦,集中选票支持代表深蓝的郑丽文。

郑丽文与郝龙斌的对战,其实是深蓝、统派/军系和当权派(蓝营建制派、地方望族、党公职及民意代表)的对决,因为前者的投票动员更强,投票率虽然仅39%,低于2021年的水准(50.71%),郑丽文却成功过半胜出,严重打击国民党当权派。

第二个震撼弹是自主党员成功改变游戏规则。郝龙斌得到国民党传统势力相挺,得到从地方派系、县市首长、党公职、民意代表、金主,到媒体人赵少康、立法院长韩国瑜、台中市长卢秀燕、台北市长蒋万安、新北市长侯友宜、“花莲王”立委傅崐萁、前立法院长王金平等重量级人物直接或间接支持,可谓兵强马壮。

然而,他在蓝营内部却争议不少,首先是参选党魁两度败阵的往事;另一个争议是和前台北市长柯文哲过节颇深,郑丽文阵营于是攻击郝龙斌当选会破坏蓝白合;第三个争议是郝龙斌年纪太大,勾起党内对世代交替的情绪;第四个争议是郝龙斌战力太弱,完全是靠后面的派系动员,一些党员对此大为不满,认为国民党需要年轻和有活力的党魁,就连亲绿的政治名嘴周玉蔻都看好郑丽文,甚至抛出这场党选是郝龙斌——高级外省人,与郑丽文——低级外省人的对决,引爆不少自主党员对国民党传统政治结构的愤懑。因此,郑丽文能够击败郝龙斌,也包含党员对蓝营现状的不满情绪。

第三个震撼弹是冲击台湾政党政治。这次党魁改选触发两个外溢效应,第一是影响蓝白合的节奏。虽然郑丽文自我塑造是台湾民众党的友军,批评郝龙斌与柯文哲的过节会破坏在野合作,事实上,从政治结构来看,郑丽文比郝龙斌更不利于蓝白合。原因在于,郑丽文的光谱属于蓝营最偏激的群体,即深蓝和统派。黄国昌领导下的民众党虽然跟民进党势不两立,竭尽全力攻击赖清德政府,但民众党始终坚持自己是台湾本土政党,在两岸问题上的立场跟民进党的距离较接近。换言之,两岸立场跟蓝营不同,是民众党的政治卖点,更是挖角浅绿和中间选民的有力武器。基于此,黄国昌和郑丽文领导下的国民党合作,反而面临更高风险,很容易跌入“小蓝”陷阱,直接损害到民众党的发展。所以,大罢免浪潮建立起来的蓝白合氛围,不排除未来有生变的可能性。

另一个影响在于民进党,总统赖清德抗中保台玩过火,高举对抗中国大陆的幌子欺压在野党,造成台湾多数民意反弹,于是绿营吹起的大罢免运动遭遇全线失败。这直接导致赖清德民调跌入谷底,台湾舆论开始讨论民进党或有可能在2028年总统大选前拉下赖清德。但国民党继续由深蓝统派主导的结果,等于延长民进党抗中保台的有效期限,创造更多空间给绿营,一来可借助两岸议题分化蓝白,二来是给国民党贴红统标签,“情绪勒索”中间选民回头支持民进党。可以这么说,郑丽文当选党主席,是给了赖清德一个喘息的机会。

(作者是马来西亚时事评论人)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