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司法部近日以涉嫌电信诈骗与洗钱罪名,起诉柬埔寨太子集团创办人兼董事主席陈志,指控他主导一个“大规模网络诈骗帝国”,并查扣市值高达150亿美元的比特币,创下美国司法部史上最大单笔加密资产没收纪录。美方指出,这批比特币为陈志透过诈骗与洗钱所得。与此同时,英国政府亦同步对陈志实施制裁,冻结他在伦敦的19处房产。
美国财政部也将146个与太子集团有关的个人与实体列入制裁名单,其中包括三个新加坡公民及17家在新加坡注册的公司。陈志在新加坡设有家族理财办公室,首席财务官正是遭美方制裁的新加坡公民之一。此外,他持有控股权的建筑电机企业坤集团,总部设于新加坡。
陈志的投资遍布多国与地区。据《联合早报》追踪报道,他曾于2017年在短短数月内,豪掷4000万元购入新加坡豪宅。新加坡警方已与外国执法机关取得联系,正就太子集团案展开调查。
这是继2023年轰动国际的30亿元洗钱案后,另一宗规模更大、牵涉更广的重大案件。诈骗团伙在新加坡洗钱,不仅玷污新加坡作为金融与财富管理中心的声誉,也扭曲市场运作,推高资产价格。
30亿元洗钱案的调查揭示,诈骗团伙不惜以高价购入房地产、汽车、宝石、贵金属与名酒,以漂白不义之财。非正常资金流入推高资产与消费品价格,扰乱价格预期,助长生活费上扬。此外,设立空壳公司“洗钱而非营利”,也推高商业租金,挤压本地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
内政部、财政部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于2024年联合发布的《全国洗钱风险评估报告》指出,新加坡面临的主要洗钱风险,来自以海外犯罪团伙为主导的网络诈骗活动。这些团伙不仅骗取国人钱财,也诱使无知者充当钱骡。警方捣毁30亿元洗钱团伙时,社会一片叫好,甚至有声音认为刑罚过轻,反映公众对诈骗与洗钱的强烈愤慨。
常言道:“窗户一开,苍蝇就会飞进来。”新加坡作为国际金融、贸易与财富管理枢纽,必须提供高效便捷的资金流动与客户隐私保障,但这也使新加坡成为不法分子眼中的理想洗钱地。不仅设立空壳公司,诈骗团伙更透过家办,掩饰资金来源。
30亿元洗钱案后,新加坡收紧家办审批程序。然而,在全球争夺家办的竞争下,新加坡须同步加快审批流程、简化申请文件,并放宽申报要求。家办申请税务优惠的处理时间,从原本的12个月缩短至三个月内;官方亦与私人银行合作,研究缩短开户时间。
国家发展部长兼金管局副主席徐芳达指出:“我们的目标十分明确,在维持健全监管标准的同时,确保新加坡银行体系具备竞争力与效率,以满足合法投资者的需求。”他强调,监管应与风险相称,而非追求“零风险”,否则过度保守将错失发展机遇。
监管与开放之间的平衡点,必须因时制宜、因势调整。新加坡在30亿元洗钱案后迅速采取果断措施,包括加强对洗钱网络的追查与对相关行业的监管,展现出维护金融诚信的决心,也巩固了新加坡作为可信赖金融中心的地位。
然而,当前全球经济与地缘政治格局持续演变,洗钱风险随之上升。诈骗团伙日益猖獗,组织化、企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令更多无辜者蒙受金钱损失与心理创伤。他们甚至涉及人口贩运,诱骗求职者,并以暴力对待不从者。一言以蔽之,这些黑钱,沾满无数受害者的血与泪。
在此背景下,任何财富管理中心,都必须强化资金流动的监管机制,宁缺毋滥,避免沦为洗钱团伙的避风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