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主任郑栅洁:未来10年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闭幕隔天,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表明,“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第十五个五年规划,2026年至2030年)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首要战略任务,将透过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及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反映北京政策重心正从单一科技突破转向更广泛的产业基础建设。

中共中央星期五(10月2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郑栅洁与另五名高层在会上介绍了前一天闭幕的四中全会精神,以及十五五规划建议的思路与内容。

为期四天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星期四在北京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建议》)。截至星期五,《建议》全文尚未公布。按照程序,相关规划纲要将在明年3月全国人大会议审议通过后正式发布。

中共四中全会将“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放在十五五时期发展目标首位,并部署12项具体任务,包括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及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郑栅洁说,《建议》明确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战略任务的第一条,可以从“固本升级、创新育新、扩容提质、强基增效”四个方面理解——分别对应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以及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他指出,《建议》提出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巩固提升化工、机械、造船等行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等举措,这将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初步估计未来五年会新增10万亿元人民币左右的市场空间。

此外,《建议》提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还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郑栅洁说:“这些产业蓄势发力,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为我国经济大盘、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对比五年前、十九届五中全会后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公报,中共高层当时是把“科技自立自强”列在首要战略任务,“现代产业体系”排在第二。

据彭博社分析,这显示北京政策重心正从单一科技突破转向更广泛产业基础建设,反映出官方对经济增速放缓以及投资过度集中于新兴行业、导致浪费和产能过剩的担忧。

除了郑栅洁,中共此次派出其他中央部委“一把手”——中国科技部长阴和俊、商务部长王文涛、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权、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以及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出出席新闻发布会,反映了高度的重视。

在回应关于未来如何进一步扩大开放、吸引外资的问题时,王文涛阐明北京立场:“我们开放也好,引资也好,都不搞损人利己、零和博弈那一套,而是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中美新一轮经贸谈判在即,王文涛在发布会上主动谈到中美经贸问题,重申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一直反对的是脱钩断链,坚定维护的是全球产供链安全稳定。

他强调,前四轮经贸磋商充分证明,中美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完全可以找到解决彼此关切的办法,找到正确的相处之道,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