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家:破解跨境黑车困局的大棒和胡萝卜

对我和许多旅居新加坡的友人而言,新马两地的跨境载客服务,如《联合早报》9月10日社论《改进跨境载客服务实现双赢》所探讨的,始终是绕不开的日常话题。

多年来,不少两地通勤者都曾使用这种“点到点”服务。笔者曾在多年前的某个春节尝试过一次,虽然服务周到,但司机一直超速、左拐右弯、占用紧急车道,奇怪的是其他乘客却司空见惯、老神在在地休息。

不晓得是否所有这种多用途汽车(MPV)黑车都如此鲁莽驾驶,但对时常往返新马的人而言,它提供很大的便利:价格合理、家门口接送、直达目的地、免老人小孩下车过关、便于携带大件行李。

诚如社论指出,新马仅各有200辆德士可合法跨境载客,但市场需求远不止于此,导致黑车服务泛滥,尤其在社媒网约平台助推下日益蔓延。因此,增加合法跨境车辆数量和上下车点,确实有必要。

凭借“人在前线”的多年经验,笔者认为,我们也可从以下角度,进一步探讨黑车蔓延的成因和对策。

一、跨境巴士在高峰时间的供需落差

无论是第一通道(兀兰—新山)或第二通道(大士—阿布峇卡大厦),公共巴士服务在高峰时间明显不足。兀兰虽有160、170、950路线及CW多种巴士(大士则仅靠CW巴士服务),但在高峰期间,尤其是周五傍晚,巴士班次远不能满足需求。乘客往往需排队长达半小时,人龙常从大厅延伸到站外,有些人甚至偶尔不得不徒步过长堤;然而步行过道有车辆穿梭于旁,风险极大,尤其是接近新山关卡分岔路口,非常危险。

在高峰时段,通勤者通常须在克兰芝或大士地铁站排队等巴士,过关后继续排队转乘,若使用第二通道(禁止步行)还须再等CW巴士才能离开马国关卡去到目的地,整个过程对体力和耐心都是极大考验。在正常情况下,从地铁站至柔佛海关至少一个半小时,高峰时段或突发拥堵时一般都超过两小时。

相比之下,私人汽车或点对点载客服务省时省力。乘客可舒适地坐在车中过关,免去多次排队和转乘的痛苦,只是高峰时可能遇上较长车龙。若能提升跨境巴士的服务质量和运力,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非法黑车的市场需求。

二、CW巴士的服务问题

由于高峰时间客流量过大,CW巴士时常超载。一些司机常罔顾乘客安全,硬要塞满巴士才开驶,甚至连原本不应站人的车门区域也挤满人。这现象在高峰时段特别严重,而且很多CW都是老旧残破巴士,和我们支付的车费不符。

三、海关基础设施问题

不管是第一或第二通道的人行关卡,马国的通关速度整体而言都比较慢,尤其是第二通道的苏丹阿布峇卡大厦,空间狭小、设施陈旧,没有因应日益增长的跨境人潮提升服务水平。

如果能在该关卡周边增建停车场,方便马国民众乘巴士入境,或开放步行通关,甚至打破CW巴士垄断,引入新捷运巴士服务,必然能减少黑车市场需求。当然,这些措施须要依靠双边共同协商才可能实现。

四、增加跨境公交选择

官方也可考虑开放跨境网约车服务,在双边协议下允许Grab、TADA等持证网约车和德士提供点到点跨境载客。新马双方可以共同加强监管,联合核发执照,规范收费标准,强化运营管理,尤其严格审查司机背景、驾驶记录和健康状况,以提升乘客保险保障,确保业者提供安全、高效的跨境服务。

个人认为,新加坡政府不能只依靠加强执法和取缔来解决问题,因为问题是双边的,也是多重多因的。同时,在祭出大棒的当儿,政府也应提供胡萝卜的疏导措施,并推出安全、高效、具吸引力且价格合理的替代方案。唯有恩威并施,才能真正遏制非法跨境载客的黑车服务。

对通勤者而言,如果有同样便宜、安全、灵活、便捷的合法点对点跨境服务,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会选择非法运营的车辆。

作者是马来西亚蒙纳士大学客座副教授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