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针对2019年在香港爆发的“反送中”抗议活动,中国政府于2020年6月制定《香港国安法》。五年多来,香港的政治针对愈演愈烈,香港政治体系已转向中国式的国安法体制。《国安法》制定之际,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宣称香港已是一国一制,并针对香港实施制裁。
从政治层面来看,大量香港政界人士和舆论领袖被捕,民主派被彻底排除在选举之外,如今已完全“中国式化”。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香港经济至今仍保持着全球最自由的状态。加拿大菲沙研究所于9月25日发布的《2025年世界经济自由度报告》中,仍将香港评为全球第一。
自1980年代决定引入一国两制起,北京便主张一国两制是指社会主义中国大陆,香港与澳门保持资本主义制度。若仅就经济层面而言,或许可以说香港至今仍维持着一国两制。在国安法体制下,香港政治体制是由大陆政府领导的中国式制度,经济则采用具有国际性的资本主义制度。这种双重体制并存状态,堪称“一城两制”。
在封闭的政治体制下引入市场经济以谋求发展,是中国的拿手好戏。即便坚持共产党一党独裁,中国的改革开放仍实现经济的飞跃式增长。中国政府应该认为,即便政治自由受限,香港也能照旧发展。
但是,果真如此吗?尽管市场经济化在一定程度有所提升,但在上述经济自由度国际排名中,中国在全球165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在108位。随着国安法的出台,香港经济受中央政府管控的力度被大幅度提高,恐怕未来还会走向政府加剧干预的“中国模式”。
从目前香港的标志性项目——“北部都会区”构想可窥见一斑。计划将在20年内开发深圳毗邻的香港北部300平方公里区域,旨在将长期开发滞后的北部与深圳实现融合。核心目标是吸引高科技产业,待北部都会区落成后,香港将成为拥有“南金融、北创科”两大中心的城市。
然而,香港商界对这一开发项目反应冷淡。中央政府动员香港商界,通过投资项目来表达爱国心,但商界对开发项目的可行性存疑。当前香港经济严重偏向以房地产和金融为主的服务业。香港曾充分利用自由经济的优势,成长为国际金融中心,但制造业衰退,如今仅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毗邻世界级高科技中心深圳的香港,如今要从人力成本和土地成本高昂的现状开始高科技工业化,是否具有可行性?曾任香港财政司司长的曾俊华,在听取行政长官李家超9月17日以北部都会区为重心的施政报告时,质疑未来香港经济很难看到明确出路。虽然他也支持信息科技业发展,但若脱离占香港GDP过半的商业、贸易、物流和金融领域,香港经济将难有出路。曾俊华直言,为何不切实发展香港经济的最大优势。
然而,在香港主流媒体几乎听不到反对北部都会区开发的声音。通过“新质生产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习近平政府的招牌政策。无论结果如何,推进开发已是既定路线。
对振兴高科技产业而言,或许一定程度上需要政治主导经济。但政治干预至少会降低经济自由度。菲沙研究所虽肯定香港经济自由度,却指出香港在监管、法治及财产权方面的评分持续恶化,并明确归因于“臭名昭著的2020年国安法——该法显然终结中国‘一国两制’的承诺”。香港能否实现发展,将成为一块试金石,考验排除异议,依旧选择此政策的中国政府的能力。
作者是日本立教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