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谢各位邀请我发表闭幕词并参与问答环节。我很高兴今天能出席本年度的亚洲前瞻峰会。我感谢所有贵宾、演讲者和与会者分享的真知灼见。我将以一些思考作为本次会议的闭幕,主要围绕新加坡在当前这个非常有趣的历史节点应有的态度和精神。
甘榜
让我先回顾一下“甘榜”(马来语意为村庄)。新加坡目前只剩下一个甘榜——甘榜罗弄万国(Kampung Lorong Buangkok)。然而,在组屋区里,我们却总是把我们的住宅区描述为“甘榜”。当你穿梭于组屋区时,你会看到横幅上总是写着“我们的甘榜”。在我的选区,我们有海军部村庄(Kampung Admiralty)。但那些曾住在甘榜或在甘榜度过时光的人都会知道,今天的组屋区与昔日的甘榜相去甚远。
甘榜生活非常随性。大家彼此都认识。在我住过的甘榜,我们从井里取水。我的阿姨们总是煮很多食物——只要你在甘榜里,随时都可以走进厨房吃饭,只要有食物就行。那时没有很强的个人财产意识,这让我的母亲非常苦恼。她把伞放在屋外,过一会儿就会不见了。但你也可以随意拿走别人的伞。这就是甘榜的社会契约。
拿这与今天组屋区的城市生活比较:我们住在自己的组屋里,自己煮饭,我们重视个人空间,而且你最好不要拿走邻居家的任何物品!
所以,当我们把组屋区描述为“甘榜”时,我们并不是在字面意义上使用这个词。我们珍惜现代化的设施,我们享受隐私;事实上,我们不断努力改善组屋区的设施。但我们希望带回来的,是甘榜那种凝聚、温暖和关怀的精神。“甘榜”是怀旧情怀的表达,唤起我们追忆那些逝去的美好——我们始终念念不忘,即便在建设新市镇的过程中。
我分享这个故事是为了阐明一个更重要的观点。在建国初期,新加坡的愿望是直截了当的:从泥泞沼泽迈向国际大都会,我们想拥有现代化的道路、公共交通系统、舒适的住房、学校和医院。唯一的方向是向上,我们的先辈们以坚定的决心追求进步。
今天,我们的愿望则更为细致。我们希望利用高水平的发展基础来抓住机遇,取得更大进步。但与此同时,我们怀念甘榜精神,惋惜某些手艺失传和行业消失,并担心旧有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可能被削弱。在规划新加坡的未来时,我们有点像时空旅人,穿梭于过去、现在和未来。
守护与开拓
因此,今天我们如果简单地说我们需要第一代新加坡人的开创精神,那未免过于片面,因为我们的先辈几乎一无所有。他们无所畏惧,心怀理想,被成就一番宏图伟业的雄心所激励,且几乎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他们就像初创企业的创始人,投入所有精力、所有资源,没什么可失去的,却怀揣着创造独角兽企业的希望。
今天,第一世界的新加坡则不同,因为我们有很多东西可以失去。我们的第一本能是,也应当是守护。我们必须避免鲁莽和浪费,绝不能挥霍前一代人为我们所建立的一切。
华人有句俗语:“富不过三代”。第一代人积累财富,第二代人守成,而第三代人却不幸有时会挥霍一空。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就是守护的失败。
有许多家族企业未能延续三代,但也有许多延续了多代。对于那些得以传承的企业,必然有守护者确保没有人争夺积累的财富,并将精力投入到能力建设和财富的进一步增长上。他们会建立信托结构,将股东与管理团队分开;他们会聘请最有才华的人才(不一定是家族成员)来运营组织。
积累了财富的国家也面临同样的挑战——花钱的诱惑始终存在,而守护财富的挑战也永无止境。几年前,我在瑞士参加了圣加仑研讨会(St Gallen Symposium)。我与一群国际学生进行了对话。一名非洲学生告诉我:“部长,在新加坡你们很幸运没有石油。在我的国家,我们有石油,结果却导致了腐败,我们的政治家总是为如何花石油钱而争吵不休。”
她的观点极具震撼力——正因缺乏天然资源,我们才被迫专注于建立强大的体制和人力资本。我们没有赢得大自然的馈赠,而是创造了自己的运气。
我们现在必须警惕挥霍积累的财富,包括国家储备金,而且必须极其认真地做到这一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设有民选总统来帮助看守储备金,以及新加坡宪法规定了政府如何使用储备金的投资收益。
话虽如此,如果只专注于守护,也存在风险。因为在每一个新一代人挥霍继承财富的故事背后,也有一个因过于专注于保护过去而未能更新和跟上时代步伐,最终导致衰落的故事。
人们常说,新加坡今天最大的威胁是自满。但自满有不同的类型。一种是与成功带来的傲慢和腐朽相关,一些帝国因此而衰落。但还有另一种是过于胆怯、过于拘谨,过于受传统和旧规则的束缚,以至于无法开辟大胆的新方向。
黄仁宇教授在他的经典著作《万历十五年》(又名《1587,一个无关紧要的年份》)中,对明朝的衰落做了很好的阐述。他将明朝的覆灭归因于系统性的积弊。我认为他最大的点睛之笔,在于书的最后一段话。让我读给你们听:
“在一个高度仪式化的社会,个人的角色完全受限于一套简单却定义模糊的道德信念……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晏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
这确实令人不寒而栗。届时,无论你拥有何种人才,都已无关紧要,因为整个体制会抑制进步。这种严重的社会抑制,是一种更具隐蔽性的自满。当我们看到傲慢与腐朽时,至少我们能够识别并知道是错的。然而,社会抑制与胆怯却常被包装成忠于过往、墨守着成就今日成功的理念和价值观,因而不再提出置疑。
在企业界,网飞(Netflix)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今天,这家公司已成为流媒体娱乐的代名词。人们可能不记得,Netflix始于1998年,而当时它的业务是通过邮寄方式租赁DVD给顾客。
但随着技术进步,网飞向前迈进。它启动了新的商业模式,顾客每月支付订阅费,就可以租赁尽可能多的DVD,公司会将其寄送给顾客。然而,网飞还是不满足于此,在2007年又迈出了大胆一步,开发了流媒体平台,并投资于内容,包括自己的原创制作。
网飞促成了其旧有DVD租赁业务的消亡,但通过这样做,它保留了其宗旨——即时、便捷地为世界带来娱乐。
仅仅作为一名守护者是不够的,尤其是在一个快速变化、竞争激烈的世界里。我们还须勇于发挥进取精神,在接手的基业上努力向前,将它变得更美好。未能积极开拓新未来,其危害不亚于没有守护好过去积累下来的资源。
归根结底,理解环境如何变化,运用判断力知道何时该鼓起勇气和调动资源寻求突破,哪些应加以保留,哪些应改变,是这一代新加坡人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健康与教育
我在卫生部和教育部经历了两次这样的平衡抉择。我将它们作为案例研究呈现给各位。
让我从卫生部说起。几十年来,我们主要关注的是结核病、霍乱和麻疹等传染病的传播。随着卫生设施、个人卫生、疫苗接种和药物的改善,这些疾病得到了控制。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婴儿死亡率下降,世界各地的人均寿命也随之增长。
但我们成了自身成功的“受害者”。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非传染性疾病逐渐跃居为主要健康议题。今天,我们所担忧的心脏病、糖尿病、癌症、失智症等,部分便是源于社会进步和现代生活方式所致。
这就是为什么衡量医疗保健成功的标准不再仅仅是寿命,也包括健康寿命。寿命只是你活多久,健康寿命是你保持健康多久。
如今,医疗保健的一个关键使命,不仅是延长生命,更是缩小健康寿命与寿命之间的差距——在新加坡大约是11年——这样我们额外增加的岁月会更健康。这就是为什么预防性护理、全民健康以及更好的慢性病管理,成为我们现在医疗保健战略的核心。我们正在利用所有传统知识、技能和优势来推行这一新战略。
在教育领域,同样存在着守护与突破之间的动态演变。在建国初期,我们的优先事项很明确:降低学生辍学率,让学生留在学校。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开发了高度结构化的课程,并引入小六会考等标准化全国考试。一项主要的政策干预措施是学校分流制,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差异化教学,这大大成功地降低了辍学率。
多年后,这些曾经奏效的做法也带来了僵化和压力。一些学生开始认为,他们的能力只局限于自己被分入的课程。随着知识经济和互联网的兴起,为准备全国考试而进行的死记硬背学习方式也已不足够。
因此,近年来我们为教育制度注入更多灵活性。我们减少了学校考试的次数,特别是年中考试,以腾出课程时间让学生学习更多。
我们为每名中学生配备了个人智能学习设备,例如iPad。学生可能沉迷使用iPad并花费过多时间,一些学生也确实如此。但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必要且大胆的举措,因为设备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将个人学习设备纳入国家教育政策,我们为学生开辟了新的学习模式,教育工作者现在也参与指导学生与科技(包括人工智能)建立积极的关系。因此,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最新调查显示,新加坡有75%的教师使用人工智能来辅助教学或帮助学生学习,这一比率是OECD平均水平的两倍多。
我们逐步取消了中学分流制,转而采用更精细的安排,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不同水平的科目。我们的学校,特别是高等教育学府,现在提供多元化的升学途径,以满足学生不同的优势和兴趣。
规划未来
以上是健康和教育领域的案例研究。除了这些领域,守护与开拓如何帮助新加坡在一个碎片化的世界中规划未来?这些超出了我的职责范围,但我也想提出一些想法。
(闭幕对话的)主题是“在分裂的世界中蓬勃发展”。世界之所以分裂,是因为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已然终结,美国不再愿意肩负维护全球安全的重任,伴随着中国、印度的崛起,以及欧洲、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多极世界。
但如果我们仔细思考,尽管发生了所有这些变化和更高的关税,世界实际上仍然像以往一样全球化。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那一年,全球商品和服务贸易额约为7.6万亿美元。2024年,估计已达到33万亿美元。即使考虑通货膨胀,这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现代旅行将世界各地的人们连接起来。今天,一趟航班就能带我们去纽约。在每个主要城市,我们都能看到来自各大洲的人们汇聚一堂。几乎每个人每天都在使用互联网——消费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视频和网络迷因(memes),让我们得以一窥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文化和幽默。
明年,国际足联世界杯将在北美举行。2028年奥运会将在洛杉矶举行。试想一下——这相当令人惊叹——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在预设的国际规则下竞争。如果你不遵守,就会被取消资格。
仔细想想,尽管面临诸多干扰,世界依然深度互联和全球化。它也正在经历其他地质构造般的巨大变化。除了非洲,每个大陆都在迅速老龄化,因为人们的寿命大大延长。气候变化将以深刻且不可逆转的方式改变世界。我们尚未完全理解人工智能等技术进步的影响,在现阶段,这可能只相当于寒武纪大爆发的早期阶段。将世界描述为碎片化,可能过于简单化了。
鉴于我们周围正在发生的所有这些巨变,每个行业、公共政策的每个方面都须要开辟新的路径。新加坡,我们是小国,我们灵活敏捷,这意味着当脚下土地变动时,我们能迅速找到新的立足点并重新定位。我们拥有许多有利条件。
新加坡的一些新目标可能是什么?首先,大国竞争和关税扰乱了现有贸易,重新分配了全球分工,创造了新的商业流向。东南亚因此受益于制造业投资的增加,区域内贸易持续强劲增长。
新加坡港务集团和樟宜机场就像我们经济的两个肺,为经济的其余部分和每个行业注入氧气,并将新加坡连接到广阔的国际海运和航空网络。无论贸易模式如何转移和变化,通过新加坡港务集团和樟宜机场,我们都能最大化选择和灵活性,这适用于所有企业,它们可以自由地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随着贸易流经新加坡,它带来新的活动、能量和活力。新加坡可以成为全球供应链的枢纽。
其次,地缘政治竞争可能让跨国公司陷入困境。其中一些公司,由于它们的原籍国或地理位置,发现自己进入市场的机会可能受到影响。突然而频繁的政策变化增加了不确定性。
在这种环境下,新加坡提供了一个稳定且可信的全球营商环境。这得益于我们的声誉、法治、对知识产权的强有力保护、卓越的基础设施、政治稳定,以及我们与所有主要市场的良好关系和准入。因此,来自世界各地——美国、中国、欧洲、日本、印度及其他地区——的跨国公司已将它们的全球或区域总部,以及核心职能设在这里。新加坡是它们制定战略和执行全球运营计划的地方。我们可以脱颖而出,成为值得信赖的决策中心。
第三,尽管新加坡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处于劣势,太阳能和风能资源稀少,但我们已规划了一条发展路径,致力于转型为更具可持续性的经济体。我们精心规划土地使用,尽可能融入更多绿色空间。我们对车辆数量的管控力度是全球独一无二的,并立下目标,在2040年之前,基本实现所有私家车向低排放转型。我们已实施全经济范围的碳税,以便商业决策能将碳排放的环境成本纳入考量。我们旨在2030年前达到排放峰值,并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
新加坡太小,无法对全球排放产生显著影响,但通过我们独特的“2030年新加坡绿色发展蓝图”(Singapore Green Plan 2030)政策,我们可以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最后,对于寻求突破的公司,新加坡也提供了未来增长的跳板。为此,我们必须为创新创造合适的环境。我们将需要人才基础、正确的研发和创新生态系统,以及一个虽小但成熟的参考市场来试用和推广新产品和服务。
我们还须要确保监管做法和规则不会扼杀创新。这是我们须要持续努力的。规则和法规总是出于善意,它们随着时间积累,有时让我们渐渐感到安逸。正因如此,审视、精简甚至淘汰它们,需要巨大的开拓热情,但这是开拓勇气必须付诸的行动。如果成功,我们就能将新加坡重塑为创新的熔炉。
全球供应链的枢纽、值得信赖的决策中心、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典范,以及创新的熔炉,这些是我们在新世界中可以为新加坡未来创造的一些充满希望的可能性。
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是19世纪著名的作曲家和指挥家。他曾说过:“传统不是对灰烬的崇拜,而是对火焰的保存。”我相信,强烈的守护意识与开拓勇气相结合,将引领新加坡持续走向成功。这要求责任感、审慎、革新和勇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传统的火焰继续照亮我们通往未来的道路。
作者是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兼卫生部长
本文是他于10月9日在亚洲前瞻峰会的闭幕演讲
黄金顺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