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央行行长:欧盟须准备好对华采取反制措施

(柏林综合电)在德国外长宣布取消首次访华行程后,德国央行行长纳格尔表示,希望欧洲能克服与中国的贸易问题,但如有必要,必须准备好对华采取反制措施。

据彭博社报道,纳格尔星期五(10月24日)在柏林全球对话会上说:“我认为这个反制的问题,最终必须由政治来决定我们何去何从,报复是正确的策略吗?较好方式是能达成某种协议、共识,来管控整个局势。”

纳格尔说,如果反制是最后的手段,那“我们必须坚强,作出果断的决定”。

中国官方本月初宣布出台新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撼动全球贸易市场,令欧洲企业担忧措施所带来的影响。

纳格尔说:“我希望仍有回旋余地,或许能找到某种合作方式。现在仍有时间解决如何应对与中国的问题。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在纳格尔发表上述讲话前数小时,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在启程前两天取消访华行程,被认为对两国关系再次造成冲击。自保守派总理默茨5月就任并承诺对华采取更强硬立场以来,德中关系在过去数月持续降温。

路透社引述德国外交部发言人称,瓦德富尔原定星期天(10月26日)起访问中国,但因北京仅确认了一次正式的会晤,是与外长王毅进行,因此这趟访华行程将推迟,并拒绝透露新的访问日期。

瓦德富尔原定此行将提出柏林对中国新稀土管制措施的关切。他星期三(10月22日)受访时称,将敦促北京放宽对稀土和半导体的出口管制,并强调公平贸易是建立成功双边关系的基石。

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报道,中国在批准稀土出口前要求德国企业提供机密数据,而德国政府既无力掌握德企信息,也未有即时应对策略。

德国经济部发言人斯普在声明中说,德国高度关注中国持续扩大的出口管制,并正“通过一切可用渠道”应对相关问题。

知情者称,中国4月推出稀土出口管制新规,10月大幅收紧条例,规定外国企业在申请半年稀土进口许可证前,必须提交详细的商业机密,如产品图片、制造图纸、客户名单。有些申请还被要求提呈过去三年的年度生产记录,以及未来三年的产量预测。

报道称,这些信息可帮助北京掌握德国工业链的薄弱环节,如哪些企业依赖单一中国供应商,或哪类稀土库存不足。

企业通常不愿披露这类商业机密,但德企没太多选择。根据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数据,德国95%的稀土原料依赖中国供应,远高于其他欧盟成员国。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