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10月22日刊登题为《旭日下的阴影:日本首位女首相其人其事》的文章,作者是安德烈·伯努瓦。全文摘编如下:
在高市早苗的民族主义虚张声势背后,是一个仍对美国命令亦步亦趋的国家。
当高市成为日本首位女首相时,媒体纷纷欢呼这一“历史性时刻”,它们将其视为进步与国家复兴的象征。
但在这番所谓自立自强的胜利宣言背后,隐藏着一个更为复杂的现实。高市的崛起并非标志着日本摆脱战后束缚,而是标志着日本与华盛顿“印太战略”的协同正日益深化。她治下的日本即使寻求主权,也不过是在美国划定的范围内行使。
当日本武装自己、修改宪法、高谈“自主”之际,一个问题日益凸显: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优先事项乃至武器装备都由华盛顿决定时,它何谈独立?
高市胜选前,日本执政党自民党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动荡,连续的选举失利使其失去在国会两院的多数席位,因而元气大伤。在自民党的幕后,她的获胜与其说是意外,不如说是一种妥协:人们选择了一位能重启安倍时代路线的领导人,延续保守派风纪、经济民族主义与军事强硬作风。
高市承诺要“化焦虑为乐观”,将公众对通货膨胀、经济停滞和移民问题的沮丧情绪转化为一种新的目标感。她的意思很明确:日本必须重振雄风。然而,日本“称雄”遵循着华盛顿熟谙的剧本:一个更强大的日本只是为了服务美国在亚洲的更宏大战略。
高市领导的日本高喊自主口号,其政策议程的核心是致力于恢复日本的完全自卫权,必要时包括率先发起打击。她誓言要修改宪法第九条,扩大日本的“集体自卫权”。自二战结束以来,该条款一直约束着日本,使其奉行和平主义。
实际上,这意味着超越纯粹的防御姿态,转向威慑战略乃至先发制人战略。这种转变始于安倍晋三首相任内,但现在正以空前速度推进。对于一个颇受债务和社会支出压力拖累的经济体来说,这一目标野心勃勃,它也贯彻了华盛顿要求“分担责任”的呼吁。
日本国内外批评人士质疑这种军事化究竟是真正增强日本的主权,还是将其与美国的武器库捆绑得更紧。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者杰弗里·萨克斯认为:“美国表现得好像日本需要防御中国。而回顾过去历史,中国曾几次试图入侵日本?如果你的答案是零,那么你就是对的。”
目前,东京的“自主”看起来更像是结盟,而不是独立。尽管所打的旗号可能有所不同,但其硬件和战略显然仍听令于美国。
纵使日本的新防务政策表面看似大胆,其架构无疑仍由美国执掌。
在美国结束对日本的占领70多年后,仍有大约5.4万名美军士兵驻扎在该国。这永远提醒着人们,究竟哪个国家是日本安全的最终锚点。冲绳、横须贺和三泽的基地构成《美日安保条约》下美日联盟的支柱,涵盖从导弹防御到网络战、太空战等方方面面。
高市执政难以改变这一态势。日本将继续接纳世界上最昂贵的美国军事前沿基地,并承担日益增长的驻留费用。华盛顿敦促日本将防务支出提至国内生产总值的5%(超过当前的两倍)作为推动“分担责任”的一部分。措辞看似合作,但实际上意味着为美国的印太战略买单。
高市自诩为可以重振日本雄风的领导人,是安倍摆脱日本二战后束缚、成为“正常国家”遗志的继承人。然而,她领导的日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缺乏独立性:它的安全由美国担保,它的经济受制于华盛顿和北京,它的人口结构正在侵蚀其所标榜的自立根基。
安倍梦想着恢复日本主权,高市继承了其空壳。她的政府大谈实力和独立,但日本权力的坐标仍在万里之外。
在一个联盟变幻、帝国日衰的动荡世纪里,日本的新时代始于一则老生常谈:在所谓独立的旗号下,它仍然是一个只有获得许可才拥有主权的国家。(编译/胡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