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总统特朗普本周到访亚洲,与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签署贸易协议,这让亚细安国家所面对的美国关税形势趋向明朗。
美国专家乐观预期,双方跨过这道坎后,可望继续深化经贸联系。不过东南亚学者认为,区域各国是被迫达成贸易协议,未来势将寻求绕过美国,转向其他市场分散风险,美国与亚细安的经贸关系难免受挫。
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星期五(10月31日)举办第40届亚细安圆桌会议。在第一场论坛上,首先发言的美国前外交官康达(Daniel Kritenbrink)坦言,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政策基调更倾向交易主义,战术也更难测,但他相信双方关系的一些基础并未改变。
“亚细安对美国的经济影响力、供应链韧性和战略利益仍至关重要,美国对亚细安的持续增长、稳定和安全同样不可或缺,这份相互依靠是真实且深远的。”
他说,美国与亚细安四国达成的对等贸易协议,虽然涉及经济安全、转运和行业关税等课题仍未解决,“至少对等关税率已大致尘埃落定,看起来也处于可控范围,我感觉到整个区域都松了一口气。”
康达在特朗普首个总统任内担任美国驻越南大使,后在拜登政府中担任助理国务卿,主管东亚事务,目前是策略咨询公司美商亚洲集团(The Asia Group)合伙人。
纵观区域国家过去半年与华府的关税谈判,康达点出,主动与特朗普政府接触,就像跟历任美国政府一般,是符合自身利益的做法。“积极务实,提出可兑现的条件,就有机会继续与美国合作。”
他说,美国政权会更迭,但每届政府与本区域的核心根本利益不会改变,双方“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让基于共同利益的合作关系继续迈进,因为一个自信、与世界连接的亚细安跟立场坚定的美国合作,是通往稳定开放印太地区的最短路径”。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政治学院教授提蒂南(Thitinan Pongsudhirak)看到的是不同图景。展望亚细安与美国今后的经贸关系,提蒂南直言,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以美国的繁荣为武器,对抗整个国际体系,让身处亚细安的我们深感震惊”。
提蒂南引用新加坡国务资政李显龙早前提出的“全世界暂时减一”(美国除外)的贸易新局面作出预测:“在短期,我们别无选择须讨好和迁就特朗普的要求……在中期,在特朗普剩余的任期,亚细安会有更多动作绕过美国,降低他的威胁、贸易要求和单边保护主义措施所带来的风险。”
他认为,亚细安有足够号召力,能寻求与全球南方国家、波斯湾国家、中国、南美洲、加拿大和欧盟等加强合作。
康达:区域国家不会自动转投北京怀抱
在提问环节,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钟伟伦质疑康达的观点过于乐观,因为特朗普的对等关税对亚细安的经济构成现实威胁,而美国又在重要区域经济框架都缺席,东南亚国家必须另谋出路。
钟伟伦也引用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近期的调查指出,东南亚国家在各个多边框架与中美互动,近年来的选择已更多地从美国转向中国。
对此,康达回复称,他现阶段不认为特朗普的贸易政策会导致美国完全孤立,尤其考虑到美国与本区域长远悠久的关系,以及美国在本区域的根本利益,美国会保持对亚细安的投入。
根据多年与区域伙伴接触的经验,康达也认为即使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区域国家仍不会自动转投北京的怀抱,更可能的局面是各国维护自身利益,寻求美国以外的选择,来平衡与中国的关系。
不过他承诺,会把论坛上听到的观点与警告带回华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