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德源:员工离职多因企业文化而非薪酬——中小企业如何应对?

在现代职场上,一份稳定的薪水已不足以留住人才。越来越多工友因缺乏归属感而离职,迫使中小企业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重建能够激励工友,让他们有参与感和归属感的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咨询公司任仕达(Randstad)2025年工作趋势观察报告指出,在受访的750名本地工友中,五分之三因缺乏归属感而会选择辞职;已有21%受访者因缺乏归属感而离职。

过去,职场重视薪酬、晋升、工作保障。如今,年轻一代更看重工作意义、包容文化、培训发展机会与表达空间。积极、支持性的文化已成为留才的关键。

随着劳动力增速放缓、再培训和转行成常态,企业若要在人才竞争中取胜,必须投资于积极、高效的工作环境。

中小企业雇用约70%的本地劳动力,但与大型企业相比,它们在人才发展方面面临更多挑战。

全国职工总会、人力部和南洋理工大学联合研究提出技能发展(Skills Development)、工作意义(Meaningful Work)、赋权(Empowerment)三管齐下的S.M.E策略,助力中小企业培育高技能、积极向上的劳动队伍。策略虽聚焦中小企业,但原则适用于更广泛的职场。研究结果稍后公开发布。

S:技能发展

技能提升不仅让工友适应行业变革,也能带来更高的收入与职业满足感。

研究建议中小企业共享资源,推动技能发展与提升。借助劳动力发展局的转业计划(Career Conversion Programmes)等现有项目,劳资政伙伴可以扩展在职培训和实习计划,企业在不影响运作的前提下提升工友技能,缩小技能差距。

例如,会展企业Skyy Design Workshop就通过转业计划培训新员工,获得高达90%的薪资补贴,提升数据分析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竞争力。

此外,中小企业还可以与人力派遣机构合作,在工友接受培训期间,安排临时工缓解人手紧缺的压力,降低培训带来的机会成本。

这些举措帮助企业和工友在面对科技与行业变革时保持韧性,打造一支具备持续学习能力,能够灵活适应未来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M:有意义的工作

当工友感觉工作有意义时,他们的动力、满意度和生产力都会有所提升。中小企业可借助职总企业培训委员会(CTC)补助金,推动企业与劳动力转型。

在2025年财政预算案中,扩大CTC补助金资助范围,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发定制化培训课程,帮助工友胜任更有挑战性的工作,打造更充实的职业发展。

中小企业还可推行灵活工作安排与共享工作,让工友在工作与生活之间拥有更大自主权。劳资政灵活工作安排要求指导原则(TG-FWAR)为企业提供公平、可持续的实施框架,让企业能在保障生产力的同时,满足工友的需求,实现双赢。

亚马逊技术学院(Amazon Technical Academy)便是支持职业发展的典范。无论技术背景如何,工友皆可通过计划获得转型机会。

投资于有意义的工作与职业发展路径,能让工友感受到自身价值,激发他们的创新力,提升企业长期竞争力。

E:赋权

赋权旨在帮助企业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让工友与企业共同成长。

企业可与职总及新加坡人力资源专才学会(IHRP)合作,推动人力资源科技应用,完善职业发展框架,鼓励中小企业为工友提供人力资源与组织发展基础认证培训,夯实管理基础。

此外,可开发更多雇主与工友互动的资源,如在线课程、工作坊和培训,指导企业建立职业发展框架、参与式管理模式和企业向心力,推动合作共赢的文化。

由我共同领导的人力资本能力发展劳资政工作小组(TWG-HC)在今年成立,旨在推动人力资源基础实践、企业支持体系和国家标准建设,助力战略性人力资源发展。

企业与工友共生共荣:企业为工友创造支持发展的环境,工友才能回馈企业予才华和创新。

尤其对中小企业而言,通过S.M.E三管齐下的策略,帮助工友实现个人抱负,不仅能提升留用率,还能让企业在未来竞争中更具韧性。

职总将继续通过职总优化职场计划等项目,积极支持中小企业打造安全、关怀、积极的工作氛围。积极的企业文化不会一蹴而就,但那些早早投入、着眼长远的企业,必将在未来收获丰厚的回报。

(作者是职总助理秘书长)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