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庆成:移英港人日子不好过

反移民浪潮近年在欧美国家持续蔓延,政治立场偏向左冀的英国工党政府11月17日公布庇护制度改革方案,也在庇护申请、难民认定、家庭遣返、经济支持等方面实施更严格的管控措施,一度令前几年移英的数以十万计港人心情忐忑不安,担心受波及。

时隔三天(11月20日),英国政府就半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移民政策改革措施,展开为期12周的咨询,当中确认港人通过“英国国民(海外)签证”(简称BNO)入籍英国的“5+1”安排(合法居留5年可申请永久居留权,再居住1年即可申请入籍)维持不变,让港人暂时放下心头大石。

但英国内政部也在咨询文件中增加了一些条件,指港人的“5+1”需要符合五大基本条件,包括无犯罪记录、英语水平达B2,以及在申请前已缴交所得税等,显示官方正在收紧港人申请永居的资格。

以提高语文水平为例,目前香港BNO签证申请永居仅需B1级别,若提升至B2程度,相当于英国普通教育高级程度证书A-level水平,等于要达到与当地人基本沟通的能力。对一些读书不多的香港年长人士来说,这项要求恐怕比较吃力。

至于咨询文件中加入入息门槛,要求移英港人在三至五年内年收入达到1万2570英镑,对港人来说原本不难,但英国近些年经济发展一般,部分港人到埗后面临找工难的困境。尤其是很多中老年人士,手拿着一大笔积蓄到英国,本来计划退休享受人生,现在又被要求在英国就业,生活节奏或多或少被打乱了。

有香港移民顾问日前接受港媒访问时,分享了一个真实个案:一名就读飞机工程的港人,大学刚毕业就到英国,但因为没工作经验,又没当地身份,当地公司没有聘请他,最后只能从事速递、送货,收入有限、生活压力大。

上述咨询文件公布后,连日来引发在英港人社群忧虑,议论纷纷。不少人都批评英国政府背信弃义,新要求与前几年申请BNO签证时不同,质疑官方无视合约精神。

实际上,英国政府对香港BNO签证政策的立场,在过去几年已经经历了数次显著转变。首先是2020年7月,英国在中国政府实施《香港国安法》后,宣布推出BNO签证特别通道,允许符合条件的港人及其家属赴英工作和生活,不设人数上限。由于计划几乎没有审核障碍,获批率高逾九成。

但到了2022年,英国政府开始调整政策,一方面扩展资格,允许1997年7月1日后出生、父母一方持有BNO身份的香港年轻人,也可以独立申请;另一方面则设置一些隐性门槛,包括加强背景审查以及要求健康检查。

英国政府近日提出的移民政策改革,表面上仍然保留“5+1”框架,但同时增设一系列附加条件,实质上是将BNO从特殊通道降级为高门槛的普通移民路径。BNO已变成也需要为英国经济作贡献的政策,而非单纯的人道主义举措。

英国政府这么做,其实不难理解。前几年香港实施《香港国安法》,英国对持有BNO的港人提供实质性支持,既可以向中国传递政治信号,表达对香港局势的关切,也展示出英国作为自由民主灯塔的国际形象。

当然,伦敦这么做也带有经济方面的考量。英国经济在脱欧后陷入不景气,官方希望借此吸引香港高技能人才和资本到来,填补英国的劳动力市场缺口,尤其是医疗等领域。

岂料过去几年英国净移民人数大幅攀升,民怨日增,极右势力崛起。在今年9月,就有10万人在伦敦上街游行,高呼禁止移民到英国。工党政府在社会压力下,只好收紧BNO政策,以回应公众对移民问题的担忧。

与此同时,过去几年英国面临经济增长乏力问题,工党政府上台后,将对华合作视为摆脱经济困境的关键,决定摒弃保守党时期意识形态对抗,回归 “国家利益至上” 的传统外交原则,有意通过中英合作,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而非选边。

据报道,英国首相斯塔默将于明年1月底访华,这将是自2018年特雷莎?梅以来英国首相时隔七年首次访华。在斯塔默访华前,英方据报已原则上批准中国在伦敦塔桥附近建设新使馆,预计12月正式宣布。这两个信号被视为中英关系解冻的关键一步,标志着双边关系进入新阶段,也反映英国在香港BNO政策问题上只会收紧,不会放宽。

数以十万计的港人2019年以来移居英国后,不少人皆在融入当地社会遭遇困难,在就业、住房、医疗等方面面临多重压力,生活质量持续下降。部分人由于积蓄即将耗尽,已陆续回流返港。外界普遍相信,这次英国政府提高移英门槛,将会引起新一波港人回流潮。

但许多移英港人曾参与2019年的反修例活动,要么回港无门,要么已被香港社会排斥,就算回港短期内也难找到工作。尤其是目前香港经济转型,更欢迎高技术、高净值人才,而非回流的失败者。大多数移英港人如今正陷入既回不了香港,又在英国留不下来、进退两难的困境。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