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对中国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星期一与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话,强调“台湾回归中国”是战后架构的重要组成,台湾学者研判,北京正加强将“一个中国原则”与国际法法源相联结;若结合近期扩张长臂管辖等案例,更可看见北京正在建构符合“一个中国“的世界法原则。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11月初发表“台湾有事”相关言论,引发中日关系紧张,北京方面多次援引《开罗宣言》等历史文件,主张对台主权不容干涉。习近平星期一(24日)与特朗普通话时也特别强调,台湾回归中国是战后国际秩序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北京强化对台法律战,近期台湾不少高校与学术单位接连举办相关会议,分析相关情势。
就在习特通话隔天,在台北举行的一场闭门学术会议当中,一位专研大陆对台法律战的台湾国际法学者解读,习近平最新谈话背后完整脉络,即是中国大陆以《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文件,主张“在1945年之后,台湾在事实上跟法律上都已经归还中国”;以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即取代了中华民国政府,取得对台主权”。
学者认为,习近平要表达的是,任何人尝试撼动中国大陆对台湾的领土声索或主权主张,就是在否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这意味着,北京正进一步强化将“一中原则”与国际法法源相结合。
为了因应大陆对台渗透,台湾自蔡英文政府时期修订《国家安全法》,并自2023年12月开始,各级法院成立专业法庭审理国安相关案件。其中,台北地方法院国安专庭法官许凯杰,就长期代表台湾与海外智库交流,近年更聚焦大陆对台法律战研究。
他星期一应邀在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演讲时也提到,北京透过国内立法不断扩张对台与周边海域的控制范围,“例如《海上交通安全法》就是把(南中国海)九段线更深化,并且将台海内水化。”
他警告,这种立法其实是创造一个新既成事实的布局,在立法后搭配灰色地带冲突,把非常态化事件常态化,逐步增加行动空间,“你只要一疏于回应,那个地方就变他的”。
许凯杰研判,这种累积式的法律行动,将从海域主张延伸到个案追诉与跨境长臂管辖,实际上已是北京建立“世界法原则”的动作。
所谓“世界法原则”,是指基于国际法秩序的整体观点,认为某些严重犯罪损害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因此不论犯罪地点或行为人国籍,各国刑法均有权管辖。
许凯杰提醒,北京的法律战布局是非常积极的,对美国、日本及台湾而言,皆已形成战略压力。台湾如果还只从风险管控、降温(de-escalation)角度思考,而忽视对方借此推进既成事实,恐难以应对结构性风险,会被逐步“蚕食鲸吞”。
在法律战趋势下,许凯杰主张,台湾必须善用国际法工具,例如研议如何在必要时援引国际刑事法院(ICC)管辖。
他以乌克兰、巴勒斯坦为例,表示即便不是联合国正式会员国,也能在遭受侵略后引起ICC 介入。他强调,台湾应预先准备,未来若遭侵略,即可透过单方声明或请求友邦代提申请,纳入国际刑事程序,以提升国际正当性与威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