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最危险的前200米需要战士用生命去蹚,而现在由‘狼群’替战士们完成。”
央视军事今年10月下旬报道解放军东部战区陆军第72集团军下辖的“黄草岭英雄连”时,首次公开中国军方利用“机器狼”四足机器人参与两栖作战集群抢滩的画面,标志着中国国产两栖作战体系正式迈入“有人──无人混编”实战阶段。
黄草岭英雄连是抗美援朝时期的功勋部队,隶属的解放军陆军第72集团军更被视为台海作战主力之一,让机器狼投入两栖作战演练的消息备受两岸军迷瞩目。
据报道,黄草岭英雄连参与10月举行的两栖登陆作战演练时,调整以往两栖突击车冲滩后、步兵下车参与进攻的传统战术,改为大量使用“机器狼”参与滩头进攻,展现出无人化作战装备强大的作战能力。
海军陆战队某旅连长王锐在演练现场向央视记者表示:“它们(机器狼)吸收了敌方第一轮火力,为后续步兵开辟了安全信道。”
抢滩登陆历来是两栖作战当中最艰险的环节。传统模式下,登陆部队需在岸上敌方火力密集压制下,从开阔滩头向纵深推进,步兵暴露时间长,伤亡风险高。在1945年二战诺曼底登陆当中,盟军投入总兵力288万人,最终以超过12万伤亡的沉重代价换来成功登陆;在同年冲绳战役当中,美军也付出2万多人的代价。
时至今日,中国大陆始终未承诺放弃武力攻台,解放军的两栖作战能力因此历年不断成为两岸军迷的关注重点之一。由于台湾适合大规模登陆的海滩有限,此前一般分析认为,解放军若发动两栖作战,将受限于几个易于登陆的渔村或码头;一次能送多少人上岸,也一直是多方研究大陆军方两栖抢滩能力的主要观察点。
不过,从央视公布的最新画面来看,比能送多少人上岸更受关注的,是未来解放军两栖作战会投入多少的机器狼冲滩。
机器狼亮相今年九三阅兵
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主研发的机器狼,最早在去年11月的珠海航展首次公开亮相,此前半年已引发美国国会警惕,要求五角大楼评估威胁。
之后,中国官媒央视军事频道《国防军事早报》今年7月报道,解放军已将机器狼投入实战训练中。这些机器狼能融入解放军陆军独创的“三三制”战斗体系,两只在前,一只在后,搭配解放军步兵协同作战,展开跃进冲锋攻击行动。
央视当时称这是全世界最创新的步兵作战模式,并指这种模式可大量减少步兵伤亡,最适用的战场场景之一,就是登陆作战。未来发动登陆作战的那一天,“第一批登陆的或许是机器狼”,为机器狼三个月后投入两栖作战演练预留伏笔。
不过,机器狼当时也遭到部分大陆网民质疑,认为它不具有自主辨识与行动能力。另有网民指出,想要登陆台湾,首先必须横渡超过150公里的台湾海峡,“先解决这个问题吧”!
尽管舆论褒贬不一,机器狼仍亮相今年九三阅兵,出现在陆上无人作战方队。解说词介绍说,受阅装备为侦打突击、扫雷排爆、班组支援等无人战车,可远程操控、自主行动、灵活编组,实现陆上有人、无人协同作战新突破。
央视军事10月下旬的画面,则首次公开机器狼已投入两栖登陆演练的信息。
画面显示,演练中指挥员“机器狼,出发!”一声令下,八只背着步枪、披迷彩的四足机器人,从726型气垫登陆艇尾跳板跃入海中。在两栖突击车完成舰炮火力掩护下,气垫艇仅用七分钟便将机器狼送上滩头展开队形,28秒内穿越200米死亡线,途中完成侧翻起立、低姿匍匐、越障跳跃等战术动作,与登陆的装甲步兵、无人作战装备等联合对滩头防御工事展开突击。
距离敌方阵地约150米时,机器狼通过机载的光电和红外瞄具锁定目标,首发命中率达到92%。
据报道,机器狼使用华为人工智能处理器升腾310B,实现“一人控八狼”的集群协同。机器狼可在海水浸泡30分钟后正常作战,能持续作战两个多小时,机动范围在10公里左右,正好覆盖从海上登陆到滩头稳固的关键阶段。
在实战中,机器狼可不光是充当炮灰,不仅能背着火箭筒、弹药箱跟随步兵前进,还能驮运急救包与通信设备。每只最大载重达20公斤,相当于一名士兵的半副装备,士兵因此不必再“满身挂弹”,可更专注于战术动作。
兵棋推演显示,传统两栖突击分队在第一波登陆中平均战损率为17%,加入机器狼混编单元后,战损率降至7%,火力输出则提升110%。
中国知名军事学者王云飞10月31日撰文,指抢滩登陆部署机器狼之所以引起各方关注,原因是它标志着中国机器狼技术已日臻成熟,从技术验证阶段向实战运用阶段开始转变。
王云飞指出,机器狼使用的是自主可控的国产军用级晶片,具备优良的抗干扰能力和战场环境的适应能力,能避免战时因电磁干扰而陷入瘫痪的窘境。机器狼头部的红外热成像光电传感器,还能锁定躲在混凝土工事后或战壕内的敌方士兵,并能使用背部携带的步兵突击枪或火箭筒精准射击。
除了负责突击任务之外,机器狼还能驮载备用的火箭筒和弹药,搭载野战急救包、通信设备等物资,承担无人化伴随补给的使命。王云飞预期:“随着技术的迭代和它在演训当中的打磨,未来‘机器狼’必将在作战当中发挥出它神奇的作用,成为我军(解放军)两栖作战和边境作战当中的一款利器。”
除了投入机器狼,黄草岭英雄连演练中也投入其他无人设备,包括利用大型旋翼式无人机侦查战场、垂直投弹,并以高速穿越机携炸药打击单兵或轻型作战车辆。
中国军事自媒体“大伊万”11月2日撰文指出,上述两种无人机在俄乌战场上都有实战运用,且实战运用都取得良好效果。解放军开始将这些经验用于陆军地面战,在未来的抢滩登陆战斗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机器狼会成为敌方防御者噩梦?
尽管黄草岭英雄连在此次演练中使用了无人机、机器狼等新型战斗装备,但对滩头阵地的攻坚并不完美,尤其是机器狼在开辟爆破通路过程中,被敌方火力击毁,最后还是人力爆破手冲上去完成爆破任务,开辟进攻通路。
文章认为,机器狼目前不具备比较强的防护能力,还只是装甲步兵的点缀,“给装甲步兵当个尖兵”,或运输装备,承担爆破任务,很容易成为敌方集火的靶子。
战斗中容易被击毁,则因数量不够多,“如果我们一次有几百台机器狼,以每小时30至40公里的速度高速冲锋,情况是不是就不一样了?1000米左右的冲击距离,一分钟左右就能冲过去了。”
“带着爆破筒,喷吐着火舌的机器狼,每一台都可以作为自杀式战斗机器人,会成为敌方防御者的噩梦。”
机器狼并非解放军未来投入台海战场的唯一利器。由解放军退役的歼-6战机改装而成的歼-6无人机,今年9月在长春空展首度亮相,引起许多军迷关注,被指可能成为台海冲突的秘密武器。
台湾海军前舰长、军事专家吕礼诗研判,歼-6无人机若发起“自杀式蜂群攻击”,满油满弹冲向军事堡垒,能以低成本制造惊人破坏力。
歼-6是解放军首款超音速战机,仿照前苏联的米格-19战机打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中国防空主力机型,装备多达数千架。歼-6在2010年退役前已有许多军迷建议,将这款战机废物利用改装为无人机,预期在台海有冲突时可成为攻击奇兵,以蜂群式战术消耗敌方数量有限的防空导弹,掩护由飞行员驾驶的战机进行突袭。
歼-6退役后20多年来始终保持神秘,尽管两岸舆论普遍认为歼-6已被改装为无人机,但大陆军方从未证实或否认这一传言。加拿大军媒此前根据卫星图像指出,在福建及广东的机场,发现部署大量的歼-6,怀疑解放军已全面升级歼-6为无人机,准备用于台海。
台湾退役少将栗正杰分析,歼-6无人机对台湾造成很大威胁:“这种飞机如果飞到台湾上空,我试问一下,两三千架是不是一下子就把我们的防空导弹全部消耗光?”
大陆攻台利器早已不再止于航母、两栖攻击舰,引入更多海空陆无人作战设备是近年主要趋势,旨在以低成本攻势让台军难以招架、防无可防。台湾赖清德上月发表双十节演讲时宣布,将通过增加国防支出,加速打造“台湾之盾”防空系统,但相信还是难以防止来自对岸的低成本攻势。
不过,民进党政府同时也计划提出新的国防特别预算,规模高达新台币1.3万亿元,建构不对称战力,包括各种无人机、无人艇、无人潜艇等。未来谁能以最低金钱和伤亡成本,造成最大的攻防效果,相信将持续是影响两岸军事格局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