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大利亚与巴布亚新几内亚最新签署的共同防御条约被视为是遏制中国影响力之举,但协议的外溢效应恐有限,难改中美澳在南太平洋持续角力的局面。
10月6日,澳洲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简称巴新)在堪培拉签署防务协议,承诺若任何一方受到武装攻击,另一方必协助防御。巴新公民也将获准申请加入澳洲军队。
这项协议对两国均具历史意义:既是澳洲70多年来的首个共同防御条约,也是巴新首次与他国签署这类协议。
尽管巴新总理马拉佩强调签署共同防御条约不为树敌,可是澳洲近年加紧在太平洋布局,被认为是要制衡中国在这个地区日益壮大的影响力,而地处澳洲以北的巴新是南太平洋最大国家,举足轻重。
不过,澳洲国立大学太平洋事务系副教授史密斯(Graeme Smith)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虽然这是巴新签署的第一份军事条约,且似乎违反了该国不结盟的口头承诺,但它不会对其他国家产生溢出效应。”
史密斯解释,巴新主要是出于自身政治和军事考量才提出要签署条约,而且相较于其他岛国,巴新与澳洲的关系本来就更密切。其他太平洋岛国不见得就会效仿巴新,与澳洲签署类似加强军事合作的协议。
澳洲上月初未能如愿和瓦努阿图签订涵盖基础设施投资和安全合作的协议,就是实例。瓦努阿图总理直言,担心与澳洲签署协议会令他们难以争取其他国家的投资。一般认为,他指的是来自中国的注资。
此外,澳巴的共同防御条约,并未阻止中国为巴新提供军事援助。史密斯因此判断,这项协议不会改写南太平洋地区的大国权力平衡,美国、中国与澳大利亚将持续角力。
南洋理工大学公共政策与全球事务课程副教授骆明辉受访时说:“在短期内,这一防务协议是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和主动性,以及澳洲担忧自身影响力被削弱的一种回应。”
不过,澳巴新协议会带来哪些长期影响,骆明辉认为目前要判断为时尚太早,因为国家间的联盟和阵营变动不居,而且有时变得很快。
岛国掌控关键航线 成大国国防策略一环
太平洋岛国位处连接澳洲、新西兰至亚洲的关键航线,他们的港口也是补给与海上服务的重要枢纽,所以在海上安全与全球贸易中不可或缺。
澳洲和新西兰是太平洋岛国长期以来的首选安全伙伴,领导所罗门群岛的维和任务,并在瑙鲁、斐济和巴新提供培训等。但中国通过“一带一路”等项目拓展了在太平洋的影响力,对澳洲在这个地区的主导地位构成挑战。
2022年,中国与所罗门群岛签署一份保密的安全协议,加强警务训练合作,进一步加剧外界对北京试图在南太平洋岛国建立军事据点的担忧。自那时起,堪培拉便努力深化与太平洋岛国的关系。去年12月,澳洲承诺在四年内提供1亿9000万澳元资金,扩充所罗门群岛的警察部队、提供培训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美中竞逐岛国资源 从渔业到海底矿产
太平洋岛国丰富的海洋生物及对现代技术至关重要的稀有矿产等,也是大国争夺的重要资源。
今年2月,中国与库克群岛签署全面战略伙伴协议,合作勘探海底矿产并进行技术转让。此举引发与库克群岛保持“自由联系”关系的新西兰关切,随即暂停数百万纽元援助,导致库克群岛预算出现缺口。六个月后,美国务院宣布正与库克群岛就合作开发海底矿产资源进行谈判。
主动利用大国竞争 太平洋岛国非被动棋子
不过,太平洋岛国在权衡与澳洲、中国和美国的关系时,也并非被动的棋子。骆明辉指出,在决定与哪个大国加强合作时,太平洋岛国的主要考量是国家发展和主权问题。“这有时被描述为看‘谁出更多钱’,但我认为这其实更复杂和微妙,尽管外来援助无疑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许多太平洋国家正巧妙地利用大国之间的竞争为自身谋取最大利益,或达成最有利的协定。”
由于各国需求不同,所做决定也就各异。例如,对所罗门群岛、基里巴斯及萨摩亚而言,中国不但能为他们带来贸易、援助资金和投资,中国在保持政权稳定的同时实现脱贫的发展模式,对这些太平洋领导人深具吸引力。
但对急迫需应对气候变化的图瓦卢而言,澳洲、新西兰、台湾等盟友提供的长期援助资金,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约80%,足以满足经济需要,所以中国对他们的吸引力有限。
史密斯说:“太平洋地区的政治人物,既受国家利益也受个人利益的驱动,因此他们在商讨经济和军事协定时,大致奉行‘广交友,不树敌’的开放态度。那些明确选择站队的政府,如帕劳倾向美国,而基里巴斯倾向中国,则属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