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下周即将在韩国庆州召开之际,朝鲜再次发射多枚短程弹道导弹。这是平壤时隔167天重启导弹试射,也是对韩国李在明政府6月上台以来的首次武力挑衅,引发韩美两国高度警戒。
韩国联合参谋本部周三(10月22日)通报称,韩军当天上午8时10分(新加坡上午7时10)左右探测到朝鲜从黄海北道中和地区向东北方向发射多枚短程弹道导弹,飞行距离约350公里。导弹最终落入朝鲜内陆地区,而非东部海域。初步研判显示,导弹可能是去年9月首次亮相的新型战术弹道导弹“火星炮-11丙-4.5”,即KN-23改良型,弹头重量约4.5吨。
联合参谋本部透露,韩美情报部门事前已掌握朝方发射动向,并在导弹发射后迅速展开探测与追踪,同时与美日共享相关数据。
韩国总统府国家安保室同天召开紧急安保检查会议,评估导弹试射对韩半岛安全形势的影响,并指示军方维持最高级别戒备态势。
据分析,“火星炮-11丙-4.5”是朝鲜近年重点发展的短程战术武器,具备高机动性与突防性能,似是专为对抗韩国“玄武-5”型导弹。若采用高角度发射,射程可达六七百公里,几乎可覆盖韩国全境。
导弹试射看似针对韩国实则瞄准韩美日
韩国统一研究院高级研究委员洪珉指出:“朝鲜此举显然带有政治示威意味,意图在APEC峰会召开前夕提醒国际社会‘半岛问题仍在’,借此加强自身在韩美与美中对话中的存在感。平壤深知本届峰会吸引全球目光,选择在此时发射导弹,显然想通过军事行动制造外交筹码。”
韩联社评论称,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中国国家主席领导人等多国领导人料都将出席庆州APEC,朝鲜选择这个时机出手,意在向与会各方施压,强调自身在地区安全议题中“不可忽视”的地位;也借此释放信号:若美方不承认其“拥核国家”地位,“特金会”免谈。
韩国外交界人士认为,若特朗普急于促成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突发性会晤”,此次导弹试射行动或是朝方为谈判提前设定条件的策略。
同时,朝鲜在10月10日举行的劳动党建党80周年阅兵式上,也首次公开了新型洲际弹道导弹“火星-20型”。这类导弹目标是确保具备多弹头投掷能力,并能直接打击美国本土。外界预计,朝鲜可能在短期内进行试射,以验证新一代战略武器系统的性能。
另有观点指出,此次试射紧接在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就职隔天,或是对高市一贯的“对朝强硬路线”先发制人,表明平壤“不接受单边压力”的立场。
韩国《文化日报》也分析,朝鲜此次发射导弹,表面上虽是针对韩国,实则隐含的政治信号可能同时瞄准韩美日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