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对印度负面情绪升温  学者预计短期内难扭转

中印恢复直航、印度恢复对中国公民发放旅游签证之际,中国民间对印度的负面情绪因近期一系列事件显著升温。受访学者指这种情绪累积已久,在两国外交关系尚未出现实质性改善的情况下,民间层面的观感短期内也难以扭转。

中国网民星期二(11月25日)发帖称,在杭州机场遇到“轮椅印度人”,本可以行走却使用轮椅。其中一张配图显示一名印度老妇在候机时坐着轮椅,另一图则看到这名老妇在机舱内呈站立姿势。

帖文发布后,迅速引发中国网民批评,认为不应浪费社会资源,认为印度人“习惯占便宜”,在世界其他机场也有类似行为,应“严审印度人签证”等。

过去一个月,中国已出现多则与印度人相关的负面消息。上月一名印度妇女在深圳地铁吃手抓饭后,星期三(11月26日)又有上海网民发布视频,显示多名印度人在地铁车厢吃手抓饭。

此外,近期印度相关的负面词条还包括,印度游客在夜市忘记付款、在景区洗澡,“洗浴中心接待印度人后濒临倒闭”等。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中国民间目前对印度的负面情绪,很大程度上是两国自2020年以来持续累积的消极互动。

中印2020年5月在喜马拉雅山区因为边界争端发生军事冲突后,两国关系过去五年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今年6月以来,印度防长、外长接连访华,两国10月恢复直航,本月印度全面恢复向中国公民发放旅游签证。

林民旺说,过去五年中印互动几乎都是负面的消息。在反华政策主导下,中国应用程序和企业在印度遭到封杀;同时,两国民族性的差异也加深双方误解。

他举例说,一些印度官员在中国被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后发表公开言论,在中国人看来像是“落井下石”,但这类谈论在印度文化中是普遍现象。

分析:民间情绪料不会冲击中印外交关系

曾在印度任教八年的台湾中山大学亚太英语学程助理教授刘奇峯受访时则指出,中国民间对于印度的刻板印象已经存在,目前民间层面的“小打小闹”仍相对可控,而且印度也是中国民众“相对可以开玩笑的地方”。

他说,在当前中美、中日关系较紧张的氛围下,中印相关话题一定程度上也能转移中国民众的注意力。

至于民间情绪会否影响两国外交关系,刘奇峯认为,目前中印关系属于“技术性”回暖,并非实质性好转,两国也并非真心实意想改善双边关系。

林民旺也认为,虽然中印之间直航、旅游等政策上看似有调整,但实际开放程度有限,中国公民申请印度签证依旧困难。

他说:“从这个意义上讲,两国外交关系维持在目前的状态,要指望民间关系有多大改善不太可能;从另一个意义上看,民间关系不好,对外交关系冲击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双边关系)已经够低了。”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