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官方的最新数据显示,9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3%,连续两个月负增长。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涨幅是近19个月以来首次回到1%。
中国国家统计局星期三(10月15日)公布的分项数据显示,食品价格下降4.4%,较8月的4.3%有所扩大,其中占肉类消费六成比的猪肉下降17%。
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分析,9月CPI同比下降,主要是翘尾影响所致。当月翘尾影响约为负0.8个百分点,今年价格变动的新影响约为0.5个百分点。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陈波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9月CPI数据显示需求相对不足,“但要比较准确判断趋势的话,需要更持续的观察,要持续三个月的数据”。
中国信用评级机构东方金诚发布点评报告说,今年以来中国物价水平持续偏低,核心CPI同比持续处于低位,主要原因是楼市低迷已逾四年,居民财富不断缩水,消费信心不足。报告认为,当前中国物价水平稳中偏弱,第四季货币和财政政策持续加力促销费,有力对冲外部波动提供充分空间。
统计局的数据也显示,1月至9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1%,与年初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涨幅为2%左右”的目标仍有一段距离。
陈波预计,10月中国国庆中秋长假或将对CPI有较明显的刺激作用,“10月CPI转正的概率存在,但是CPI整体应该不会很强,除非在11月、12月有一些新的刺激消费政策出来,否则不会出现结构性好转”。
他指出,如果能在年内加码刺激消费政策,将有助于缓解通货紧缩的压力。
中国总理李强在CPI数据发布的前一日,再次呼吁加大力度提振消费,并整顿产业内卷。据央视报道,李强星期二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时强调,中国应“不断形成扩内需的新增长点”,并重申中国应努力遏制无序竞争。
另一方面,9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录得近七个月来最高,同比降幅收窄0.6个百分点至2.3%,连续两个月改善。
东方金诚报告指出,9月PPI同比降幅大幅收窄,主要原因是上年同期基数走低。
陈波说,9月PPI降幅大幅收窄,“说明政府反内卷从供给侧这边可能产生了一些效果,但需要有更多月份的数据来确认”。
他也说,如果中国政府继续在供给侧方面反内卷,限制低价竞争,允许企业关停、退市或兼并,进行产能优化,PPI的降幅就可以继续收窄,未来甚至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