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梁:行销手法五花八门 投资者防不胜防

几个星期前,一名女子频频来电,说是中央公积金局委任的金融顾问,可以让退休户头里的钱获得6%以上的回报。我由于事务繁忙,没时间接受邀约,她却强调不能把相关资料发给我或通过电话讲解,非得当面沟通不可。两个星期后,对方还是耐心来电,千里迢迢地到岛国东边偏僻工业区和我会面。

结果来了两名女士。她们让我打开公积金应用,指出我选择订阅“公积金的教育内容和方案”,因此她们才会联络上我。

接着,甲说明公积金退休户头(RA)的相关政策:若将房屋抵押给公积金局,可提取RA资金的一半,但仅能在两种情形下执行。一,需要医生出具预期寿命缩短的证明,但医生一般不会轻易签发;二,这笔资金必须用于退休计划,若拿去投资比特币,公积金局会追回。这些条件是我之前没有听说过的。

乙接着介绍退休计划,款项是9万元,分三期供款,第一年的3万元会带来1800元利息,每月领取150元;第二年再投入3万元,每月领取300元;第三年完成供款后,则可每月领取450元。此外,可以选择利滚利,10年后随时还可以撤资领回。

这个方案确实吸引人,一时没有多想便决定投保。于是,乙即办起某保险公司保单让我签名,还帮我设置身份证号码的PayNow,方便公积金局发放资金,并嘱咐倘若保险公司联络我,无须理会。甲为我办理风险承受力评估,还说虽然保单风险不高,但还是为我选择高风险承受力,方便处理,不必惊慌。

文件条例繁缛,甲选择要点介绍,然后让我在平板签字。回到家,妻提醒我:会不会是诈骗?我压根儿想不通,会有怎样的损失?结果还是给反诈中心拨电。中心人员即刻反应:很大可能性是诈骗,建议马上报案。我第一时间修改Singpass密码,冻结银行户头,到警局报案。一是要厘清事件,二要备案,三希望防止更多人受害。一番调查后,警方确认两名女士是专业金融顾问,由于我尚无金钱损失,因此建议隔天再向保险公司询问。

隔天拨电给公积金局,发现RA提款无须符合任何条件,官方也没委派金融顾问来接洽我;保险公司则回复说我的保单还在处理中,尚未完成。

我反复思索后猜想,对方应是借着RA户头回报率偏低作为卖点,意图让我把资金转去投资这份投资联结保单。把资金投向一个不明朗的方向,或许有回报,或许连退休金也会泡汤,于是,我拒绝对方的进一步接触。

会发生这种事情,是不是跟55岁时特别户头(SA)关闭有关?这确实是值得深思的问题。SA关闭后,RA所提供的利息是否不如市场上的回报吸引人?这是否制造机会,让金融顾问趁虚而入,以更高的回报率吸引投资者把公积金户头的钱提出来投资?

RA的回报率不高,把资金转向投资联结保单,既承诺高利息又声称能保本,确实有一定的卖点和吸引力。实际上,房屋抵押后把RA存款提出来,基本上就是现金。但是,相较于要顾客拿现金投保,使用如此一个相互比较的手法,更容易让人心动,忽略高回报高风险这个基本原理。要谨记,RA是退休储备金,一时的贪念可能会让多年积蓄付诸东流。说来惭愧,自己身为财务专业出身,险些就被金融从业员高超的销售手法动摇,更何况其他人?

要应付这些五花八门的手法,首先最最基本的固然是个人要保持警惕,遇事务必冷静谨慎,并尽量与身边的人商量,以免陷入个人盲点。始终牢记“高回报必然伴随高风险”这一原则,才不至于跌入深渊。

其次,有关官方应加强对销售人员的监管,即使是合法公司的财务顾问,也不该诱导公众把公积金资金挪作投资之用。

其三,提升公众防范意识至关重要。官方除了广泛揭示各类诈骗或近似诈骗的伎俩,更应考虑设立平台,让公众能够反馈和分享所经历的各种手法。如笔者的经历,倘若可与更多人分享,就能避免他人糊涂落入陷阱。

最后,对于这些不负责任的行为,我们应该严肃处理,以示警戒。

作者是医疗零件制造公司运营长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