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牵涉众多欧美政商名流的“富豪淫媒”爱泼斯坦案,又有新进展。美国前财长、哈佛大学前校长萨默斯,与臭名昭著的爱泼斯坦长达七年的邮件近日被曝光,成为该案的新一轮风暴眼。
西方舆论对此一片哗然之际,一个中国学者的名字却意外浮现。
哈佛大学学生报《哈佛深红报》(The Harvard Crimson)星期一(11月17日)引述邮件说,时年64岁的萨默斯2018年想追求同为经济领域的中国年轻女学者,于是频繁向爱泼斯坦求助;后者充当“僚机(Wingman)”角色,协助他发展这段被称为“门生”(mentee)的特殊关系。
报道称,这名年轻女学者应该是中国经济学者、现任香港科技大学金融学系教授金刻羽。
不夸张地说,已婚的萨默斯和爱泼斯坦在邮件中所谋之事,是对一名年轻女性展开的“围猎”行动。二人使用的措辞、暗喻以及追求伎俩,令人咋舌,刷新了公众对顶尖学者和高官的道德标准想象。
他们甚至给这名求而不得的亚洲女性,起了一个代号peril。peril本意是“危险”的意思,但有分析指出,Yellow Peril指“黄祸”,是19世纪西方社会针对东亚黄种人的种族主义标签。
萨默斯随后表示“对自己的行为深感羞愧”,并退出公共事务。
作为“围猎”行动的潜在受害者、全程保持缄默的金刻羽,却在这场风波中被反复提及、转发、揣测以及质疑,满足了围观的心理。同时,有观点指出,在真相不清的情况下,《哈佛深红报》公开姓名的做法不妥,批评是“二次伤害”,且可能加剧学术圈权力不对等下的性别压迫。
现年43岁的金刻羽,不仅有光鲜的学术履历,还有过硬的家庭背景。
她14岁便前往纽约一所精英私立高中开启美国求学生活。2000年进入哈佛大学,从本科一路到博士,于2009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任教,并以30岁出头的年纪成为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
金刻羽父亲金立群是中国财政部原副部长、亚洲投资银行创始行长。金刻羽29岁时,曾同金立群在《金融时报》联名撰文,呼吁欧洲把目光投向亚洲。
前述和爱泼斯坦的邮件中,萨默斯也提及与金立群的交往,称自己曾恭维对方,并在对方面前夸赞金刻羽。而金刻羽也曾给萨默斯发邮件,感谢他对她与父亲的支持。
有网民抠出邮件中的某个字眼,推测金刻羽或许在这场风波中并非“完美受害者”,可能默许了某种利益交换。不过,若评估萨默斯和金刻羽在资源与背景上并不存在巨大的不对称,这个推测不太站得住脚。
作为著名的中国高官二代,又在西方学术界长期生活,金刻羽除了在论坛上的正式发言外,对其他话题都谨言慎行,反映出她深知自己身份的特殊性,须避免陷入不必要的旋涡,这可能也解释了她为何至今沉默。
在学术上,金刻羽凭借流利的英语和对西方叙事方式的熟悉,频频亮相国际舞台,为中国争取到被看见的机会。
她因此被西方主流学者视为“中国模式的辩护者”。她两年前出版的英文专著,被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副院长黄亚生点名批评,称中国今天的许多问题是金刻羽等学者不遗余力鼓吹“中国模式”的直接后果。
不过,这是学术范畴的争议,不应与其他问题混为一谈。倒是,学术之外,萨默斯丑闻揭示了另一层残酷现实:即便像金刻羽这样受过严格学术训练、又有强大家世背景的亚裔女性,在西方精英阶层眼中,仍可能被简单地物化为性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