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围绕安世半导体的僵局持续一个多月后,中国星期六(11月8日)证实,已同意荷兰经济部派员赴华磋商,安世预计产品流动可望很快恢复正常。分析指出,中荷双方正采取行动,试图化解这一已从商业纠纷升级为外交争端的供应链危机。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星期六是以答记者问的方式透露中方已同意荷兰经济部派员赴华磋商的请求。但发言人也说,截至目前尚未见到荷方在停止侵害中国企业合法权益和恢复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稳定方面的实际行动。
发言人说,希望荷方表态“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应尽快实质性提出建设性方案并采取实际行动,以及停止用行政手段介入并干涉企业内部事务。
安世半导体总部位于荷兰奈梅亨,2019年被中国半导体企业闻泰科技收购。荷兰政府9月30日以国家安全为由,动用冷战时期的《商品供应法》强制接管安世,并撤换中国籍首席执行官张学政。北京对此强烈不满,随即对安世在华工厂实施出口禁令,冲击全球汽车供应链。安世的晶片在欧洲生产,但约七成在华完成封装。荷兰总部与中国子公司近期矛盾频发,出现脱节迹象。
外界普遍质疑荷兰是因美国施压而采取有关行动,荷兰的决定恰在美国宣布“出口管制50%穿透性规则”的次日出台。在该规则下,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的企业持股超过50%的子公司,也将受到相同的出口限制。闻泰科技去年底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张学政是公司创办人。
有消息指,荷兰政府担心张学政可能将安世的专利从荷兰转移至中国,此外还有他计划裁减欧洲约四成员工、试图“掏空”安世在欧业务的说法。
不过,在中美元首10月30日于韩国釜山会晤、就经贸问题达成一定共识后,安世风波就出现转折。白宫11月1日宣布,美国将暂停执行“出口管制50%穿透性规则”一年,并称:“中国将采取适当措施,确保安世在华工厂恢复贸易,使关键传统晶片的生产能够流向世界其他地区。”
中国商务部11月1日就安世问题宣布对符合条件的相关出口予以豁免,但强调造成当前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混乱的源头和责任在荷方。
荷兰经济部长卡雷曼斯11月6日表示,未来几天来自中国的晶片将能顺利运抵欧洲及世界其他地区,满足安世客户需求。他也说,荷兰将密切关注并支持事态发展,并在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
虽然卡雷曼斯没有言明会采取什么措施,但彭博社此前引述知情人士称,如果中国解除对关键晶片出口的封锁,荷兰政府将放弃对安世的控制权。
荷兰首相绍夫11月8日在巴西贝伦出席气候峰会期间受访时透露,中国已同意恢复安世在华工厂的晶片出口。
据路透社报道,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奥姆维奥(Aumovio)成为首家确认获得中国出口管制豁免的企业,公司高层称安世晶片及相关组件的出货已恢复。日本第二大汽车制造商本田也称,晶片供应已出现改善迹象。安世则表示,目前尚无法确认供应是否全面恢复,但预计“产品流动可望很快恢复正常”。
新加坡管理大学李光前商学院副教授傅方剑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中国的表态显示北京希望荷兰承认并纠正错误。北京表示同意荷兰经济部派员赴华磋商,本身就是一种外交姿态,意味着“你错了,所以你要过来纠正这个错误”。
但傅方剑认为,荷兰出于外交考量不太可能公开道歉,但也许会修订法规以防类似事件重演,并对闻泰科技作出经济或声誉层面的补偿。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受访时分析,中荷双方最终都须“各退一步”,才能化解这起从商业纠纷升级为外交争端的供应链危机。他预计,荷兰或将放弃对安世的控制,而闻泰科技则可能取消资产转移及裁员计划,以缓解欧美对中国掌控汽车供应链的担忧。
沈萌指出,安世的晶片虽非高端卡脖子技术,但在全球汽车供应链中占据关键位置,“短时间内,从供应量上来说,很难找到其他人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