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隐藏门把手藏不住安全隐患

一辆电动汽车在四川成都发生起火事故,惨烈的现场不仅引发关注,还将车上的隐藏式门把手设计推上风口浪尖。

成都警方通报称,星期一(10月13日)凌晨3时18分许,成都市天府大道南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31岁邓姓男子驾车与前方另一辆小型轿车发生碰撞,随后越过道路中央绿化带并起火燃烧。

这起事故造成邓姓男子死亡,涉事两车不同程度受损。经检测,邓姓男子涉嫌酒后驾驶。

虽然警方并未透露涉事车型,但从中国媒体报道和网传视频来看,邓姓男子驾驶的是小米SU7 Ultra——一款采用半隐藏式门把手设计的热门电动车。

视频画面显示,事发后,多名路人冒险上前救援,试图打开车门救出被困的驾驶员。有人徒手拉门,有人用工具砸窗,也有人拿来灭火器,但车门始终打不开,车窗也未能砸开。直到消防员赶到,用切割机破窗,才成功将驾驶员救出。

事发后,多名路人上前救援,试图打开车门救出被困的驾驶员。(互联网)

虽然小米客服说,车辆在检测到碰撞信号后会自动触发整车解锁,但事实是,涉事车辆在碰撞并起火后,主驾驶车门依然无法打开。

这一细节迅速引爆舆论。网络上关于责任归属的讨论愈演愈烈:有人认为驾驶员酒驾在先,车祸与车辆性能无关;但也有人质疑,小米汽车的安全设计存在漏洞。而车门无法打开的情况,更引发外界对隐藏式或半隐藏式门把手安全性的质疑。

受事故影响,小米股价星期一盘中一度重挫8.7%,创下自4月以来的最大跌幅。

三天后,小米创始人雷军首次在事发后公开露面演讲。他在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演讲时,呼吁全行业以安全为基础、质量为根本、创新为方向,携手围绕重要的底层技术和重要的研发领域,把精力集中到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上,共同抵制网络水军、黑公关等网络乱象,一起营造积极向上、文明有序的产业发展环境。

隐藏门把手的安全隐患

目前,市面上多数电动车都采用电子门锁和隐藏式门把手设计,使外观更简洁、风阻更低。但问题在于,车辆一旦碰撞触发高压系统断电保护,电子解锁可能失效,车门也就可能无法打开。

特斯拉是最早采用全隐藏式门把手的车企之一,这一设计后来被全球多家汽车厂商效仿。但今年9月,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已对部分特斯拉Model Y车型的门把手启动缺陷展开调查。

特斯拉是最早采用全隐藏式门把手的车企之一,这一设计后来被全球多家汽车厂商效仿。图为一辆特斯拉Model Y。(彭博社)

据彭博社上月报道,已有超过140名消费者向相关机构投诉特斯拉车门把手失灵问题。部分车主称,门把手可能卡住或无法弹出,尤其在低压电池故障时。

政府文件显示,多名家长反映,孩子被困车内后,外部人员无法找到或启动机械解锁装置,甚至有人不得不砸窗救人。目前,特斯拉已承诺将对相关设计进行改进。

类似悲剧也在中国多次上演,部分事故还酿成严重后果。去年,山西运城一辆问界M7在高速公路上追尾后起火,车门把手无法弹出,救援受阻,车内三人去世。今年3月,三名女大学生驾驶小米SU7从湖北前往安徽途中撞上护栏后,车辆爆燃,三人全部遇难;家属当时质疑,事发后车辆疑似断电,导致车门无法开启,切断车内三人的逃生之路。

《2024年新能源汽车用户用车焦虑洞察报告》显示,消费者对隐藏式门把手的安全隐患最为担忧,故障率高、应急能力不足,已成为影响用车体验的主要痛点。

不过,也有技术专家指出,问题不光在门把手设计,关键是电子门锁缺少安全冗余,才会导致车门打不开。

为减成本舍弃安全冗余设计?

按照行业惯例,隐藏式门把手在设计时应确保即使车辆断电,也能通过机械装置打开车门。因此,多数新能源车型都会采用双重安全冗余设计。

这种设计意味着在整车断电时,电子门锁可依靠备用电池解锁;若备用电池也受损,乘员仍可通过机械备份拉手开启车门,以确保逃生路径畅通。

然而,不少电动车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上似乎都存在短板,小米SU7系列就是典型例子。它的机械备份拉手被安置在车门下方储物格前部——既不显眼,也不易操作。

此外,虽然小米SU7采用半隐藏式门把手,部分外露,可直接拉动,但由于把手只有电子开关,一旦电控系统失效,车门仍可能无法开启。

小米SU7采用半隐藏式门把手,部分外露,可直接拉动,但由于把手只有电子开关,一旦电控系统失效,车门仍可能无法开启。(小米汽车官网)

一名车企研发人员告诉第一财经,小米SU7未配备机械式外拉手,导致外部救援人员几乎无法直接打开车门。

汽车安全专家也指出,小米SU7的车内开门按钮在断电后会失效,而机械冗余拉手被隐藏在门板内部,乘员难以察觉;即便外部人员砸窗救援,也很难触及。

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一项撞击测试显示,配备电子门把手的车型在侧面碰撞后,车门自动弹出的成功率仅为67%,远低于传统机械门把手的98%。

从造价角度来看,在断电时仍能开门的隐藏式门把手成本通常高于传统机械式;但若省去安全冗余结系统,制造成本可明显下降。研发人员直言,小米SU7的车门如此设计,很可能是为了降低成本。

中国官方出手监管

事实上,中国监管部门已注意到隐藏式门把手的潜在风险。工信部9月发布《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拟规定每个车门(除尾门外)必须配置机械式外把手和内把手,并要求在电池热失控或碰撞等事故后,非受撞侧车门必须能在无工具情况下被机械开启。

这份征求意见稿的反馈截止日期为11月22日,新规预计在2027年生效;届时,车企将有19个月的过渡期来更新在产车型。工信部说,这将成为全球首个针对车门把手的安全法规。

彭博社认为,虽然新规仅适用于中国市场,但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的做法势必迫使国际车企调整设计,以符合标准,从而可能重塑整个行业的设计方向。

目前,已有部分车企根据草案调整产品设计。例如,运动型多用途车(SUV)极氪9X采用传统外观门把手并保留电子功能,尚界首款新车H5也未采用隐藏式门把手。

运动型多用途车(SUV)极氪9X采用传统外观门把手并保留电子功能。(海峡时报)

虽然不少车企已启动门把手优化方案,但要全面更换设计并不容易。广汽集团相关人士指出,从隐藏式改回机械式门把手看似简单,实际上涉及重新布线、改模、调试等多个环节,成本并不低。尤其在目前电动车强调一体化外观的趋势下,任何调整都将牵动多个系统的重新匹配。

此外,新规主要适用于新出厂车型,已交付的车辆可继续使用原有门把手设计。这意味着,市场上仍有大量潜在风险车辆在路上行驶;是否需要召回这些车型、升级安全级别,也仍存争议。

专家指出,一方面,隐藏式门把手车型数量庞大,召回成本极高;另一方面,新规尚未追溯已售车型,除非发生事故并经投诉,监管部门才会介入评估。

其实,隐藏式门把手只是电动车一堆花里胡哨设计里的一个。近年来,为了追求极简和科技感,不少车型相继采用平底方向盘、屏幕换挡、触控式转向灯、摄像头替代后视镜等设计。结果就是,车看起来很高级,实际使用却让人很头疼,实用性和安全性经常被消费者诟病。

不过,在竞争日趋激烈、同质化严重的电动车市场里,这些设计反倒成了车企吸引目光的少数卖点。监管部门出手整治固然是好事,但更关键的,是如何让车企重新聚焦安全,而非炫技。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