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缓和两岸关系 为经济打强心针

时间:2020-05-20 08:2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经济日报社论

蔡政府任内的两岸关系从急冻走向敌对,台湾对外联结因而受到限制,参与区域经贸整合一事无成,新南向成效不彰。蔡英文第二任的两岸政策特别受到期待,如能从敌对走向协商,对台湾经济是一剂强心针。2016年马政府最后一次总统府财经月报,曾列出发展重要议题,提供将要上任的蔡政府参考,不妨先检视这些议题的进展。

当时建议营造优质人才环境,以解决高龄化、少子化及人才外流困境。人口结构长期才可能转变,但短期至少应先设法遏止恶化趋势,过去四年台湾显然并没有做到,特别是在人才外流方面;主计总处公布近年台湾人赴海外工作呈现人数多及学历高特性,显示解决人才赤字问题已刻不容缓。

积极参与区域经济整合,加速与国际接轨,是另一重点政策。马政府时期与中国大陆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 ),与纽西兰及新加坡两非邦交国完成自由贸易协定(FTA)。但是台湾过去四年只与两邦交国巴拉圭及史瓦帝尼签署FTA ,更无法加入大型FTA 。而且由于两岸关系不佳,政府一方面担心陆方有可能随时终止ECFA ;另一方面却宣示目前ECFA享受零关税的“早收清单”产品,只占台湾总出口5%,终止ECFA 对台湾影响不大的立场。政府因为两岸关系冻结而完全忽视ECFA 是台湾目前最有成效的FTA,其实台湾由其他九个邦交国FTA 所争取的零关税产品,出口合计只占台湾总出口0.2%。

如果此文过饰非的心态不改,台湾很难在FTA 有所突破。未来台湾并非没有机会,过去四年蔡政府明显选择靠拢美国及日本以制衡中国。而美国也通过了“台北法案”,支持与台湾强化双边经贸关系,洽签美台经贸协定是可能选项。政府一再宣称台美关系处于史上最佳状态,如何将口惠化为实际双边经贸协定,为首要目标。

台湾也高度期待可以加入以日本为首,涵盖11国的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在2018年年底生效的CPTPP,已经准备接纳新会员申请;未来在面对市埸开放及中国阻挠双重压力下,台湾必须有完善策略,才有可能取得入场券。

马政府当时也建议开发更多市埸的出口蓝海新战略,蔡政府上任后即推出新南向政策,以减轻对中国大陆单一市场的依赖。新南向政策增加了台湾与新南向国家经贸互动,但对大陆出口仍然居高不下,对大陆投资虽有下降,主要是受美中贸易战影响。在未来预期大陆台商撤离,对中国投资降温下,新南向政策也必须顺势调整;特别是新南向涵盖18国,但迄今不少国家只是聊备一格,许多政策不但新瓶装旧酒,各部会也欠协调,实有重新检讨的必要,以发挥南向效益。

除了上述议题外,新冠肺炎后各国会更重视产业安全。为降低远距生产与集中生产的风险,企业将不再追求大规模集中生产,转而以量小且能确保原料稳定来源、降低断货风险为优先型态。过去在全球化下,台湾企业将专业化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的角色,发挥得淋漓尽致。未来台湾必须调整此一模式,应由产业安全的角度,制定新的产业政策;打造台湾成为东亚地区生产网络的重心,并成为全球可靠的产业伙伴。

而在全球生产网络重组过程当中,会带动另一波各国投资与人才竞逐。所以政府不能以吸引台商回台投资为满足,而应制定更多元的招商引资策略。但是之前台商回台生产,政府在土地、劳工的安排仍然捉襟见肘,所以未来必须解决五缺问题,才有可能吸引更多外资。

台湾在全球率先由新冠肺炎中脱困,获得欧美国家赞许认同,但独缺和缓的两岸关系,而对岸又是台湾最密切的经贸对象,期望蔡政府掌握先机,发挥创意,带领台湾经济更上一层楼。

赞一下
(4)
44.4%
赞一下
(5)
55.6%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